中央党校教授: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动力是新技术,载体是新产业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3月18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以“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工作重点”为主题,在京举办第七期中国公共关系讲坛。部分在京理事、会员以及在华外企、公关公司、媒体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活动。
去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专门部署,今年全国两会也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何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有何内涵特征,如何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经济学评审组专家张占斌教授担任本期讲坛主讲嘉宾,结合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的时代变迁,张占斌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做了详细解读。
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其核心标准是要素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
对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工作重点,张占斌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动力是新技术,实践载体是新产业。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扩大开放和合作共赢,打造全球性的开放创新生态。
面对国际竞争,中国下一步应如何突破?张占斌认为,首先,要瞄准新质生产力的发力方向和空间布局,以科创中心+产业布局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二,要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以争夺人才和发挥人力资本优势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要突出地区新质生产力的优势特色,以创新生态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环境支持;第四,要搭建产学研金大合作平台,以开放合作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活力。
张占斌认为,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颠覆性,也具有可持续性,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先进生产力。随着新质生产力在中国的发展,不仅能催生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可以推进庞大传统产业的创新转型。中国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经济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