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工人养成记
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新产业工人养成记
陕西日报记者 郭军
目前,制造业正处于向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记者走进陕西多家制造业新工厂,只见无人驾驶搬运车将物料精准送达生产线;机器人通力合作,装配流程一气呵成。
5月27日,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主席谭小荣说:“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我省一大批企业通过‘师带徒’、建设创新工作室、培训、竞赛等方式,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熟练运用新技术的产业工人。”
三米三轧机是宝钛集团从德国引进的四辊可逆式轧机,是宝钛集团轧制板材的核心设备。然而,这个设备的主操作手一度出现后继无人的“窘境”。
宝钛集团建立“师带徒”制度后,操作手陈建强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徒弟安宝峰。在陈建强的指导下,安宝峰可以熟练操作机器。他的板材厚度固定自测技术被车间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轧机的工作效率。渐渐地,学技术、练技能成为宝钛集团一线技能人员的共识。
如今,创新工作室成为“师带徒”的新天地,发挥着技能攻关和技能传承作用。
“放红渣作业过程中,两个流渣通道进行人工切换非常困难,创新工作室能否解决这个难题?”在陕钢集团汉钢公司炼铁厂小改小革评审会上,炉前班长张超给毛洁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出题。
“揭榜挂帅”后,毛洁成劳模创新工作室立即答题。经过近一周的讨论、研究,他们改良对接装置,既确保了安全,又提高了作业效率,每天可以多放红渣12罐,效率提高了两倍。
每一位劳模都是宝贵财富。
大国工匠刘湘宾退休前为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普达公司”)提供技术帮扶,是省国防工会牵的线。
省国防系统覆盖航空、航天、兵器等八大行业,汇集了大量国防科技工业的高端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省国防工会召集系统内省部级以上劳模、三秦工匠、大国工匠50人组建劳模服务团。
刘湘宾来到拓普达公司车间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他说:“你们选用刀具的转速、切深等不合理,这样既费时,又容易导致产品不合格。”
拓普达公司操作工安恒伟按照刘湘宾的方法进行加工。原来加工一件产品需要70个小时,现在只需39小时。每个加工件成本降低了1500元。
近3年,省国防系统有1000名青年职工拜服务团成员为师。在师父们的指导下,240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36人被命名为省级技术能手。
为有效提升广大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宝鸡市不断加大培训力度。
近3年,宝鸡市总工会与宝鸡市人社局联合,组织开展技能提升线上培训、以工代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中期技能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补贴性培训,累计15万人次参与。宝鸡市20余所职业院校与230余家省内外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每年培养技能人才7000余名。
以赛促训、以赛促学,是各级工会培育新产业工人的抓手。
李星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车身厂冲压车间模修班班长。之前,他参加了车间和分厂的钳工技能竞赛,均获得第一名。
经过企业和产业工会推荐,李星参加了省级和国家级竞赛。“技能竞赛的优胜选手成了‘香饽饽’。企业全力培养,还给予丰厚奖励。”李星说。
5年来,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企业中心任务,组织开展技术比武,产生技术状元40名、省级技术能手80名、产业级技术能手120名、产业级技术标兵240名。
韩城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有4万多名产业工人。韩城市出台英才计划,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育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韩城市总工会以劳动竞赛为载体,开展了各类主题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覆盖企业上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