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君平:优化环境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查股网  2024-10-15 06:33  新产业(300832)个股分析

转自:经济日报

近些年来,我国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不仅国家提出相关工作任务和要求,各地也推出一系列支持举措,创新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供给机制,优化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环境。

强化财政支持,助力乡村产业兴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并提出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自2017年以来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0多亿元,支持建设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2014年以来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支持1489个县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近30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超15.8万个。各地也强化财政支持,培育和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北京市通州区安排乡村民宿发展奖补专项资金,通过精品民宿奖励、乡村民宿优秀设计补贴、民宿集中村发展补贴等措施,扶持“民宿+景区、演艺、采摘、研学、文创”等模式,推动文旅商科农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广东省着力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021年至2023年,广东财政安排75亿元支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社会资本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农业农村部编制年度《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数字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等领域。通过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创新社会资本投融资模式,实现多方共赢。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动员社会资本在废旧矿山上探索“矿山复绿+现代苹果示范园”生态修复模式,建设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园,延伸开发苹果酒、苹果脆等产品,打造馨果书屋、咖啡餐吧等文旅项目,开展山地户外拓展等活动,培育壮大“旅游+”新业态,2023年全区接待游客4245.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7.88亿元。

增强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需要金融服务精准有效的支持。当前,金融服务的焦点和着力点是提升涉农主体融资的可得性、便利性并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对此,不少地方紧扣乡村产业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信贷投放力度,并提供多样化的融资产品和服务。2023年,湖南省多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文旅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特色支行,支持各类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主体发展,依法合规加强与电商企业合作,强化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建设等的金融支持。2023年全省金融机构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与再贴现传统工具1336.4亿元,同比多发放181.6亿元。

保障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产业发展用地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因地制宜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布局,优先保障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各地多措并举,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北京市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指标结构和空间布局,支持有条件的村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废弃矿山、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海市通过探索农用地复合利用、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等举措,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拥有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位799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104家。

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各地对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人才支撑主要从吸引返乡创业、健全本土培养、强化评价激励等方面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以浙江省培育“农创客”为例,该省激励引导有志青年投身农村“双创”,2019年共吸引4166名大学生青年回乡创业。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自2021年启动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以来已累计培育“农创客”超6.8万名,到2025年,将累计培育“农创客”10万名,辐射带动100万农民增收致富。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