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观察丨专访马来西亚驻广州总领事苏莱雅:中国擅长平衡新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保护,希望能逐步提升中马贸易附加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今年以来,中国和马来西亚高层互访和接触频繁。
继今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后,今年11月,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到中国访问,这已是安瓦尔2022年就任总理以来第三次访问中国。
2024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对两国来说意义重大。“50年前,马来西亚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东盟国家。今年以来,中马双方进行了多次高层互访。在政治层面,中马两国关系变得非常密切,经过密切接触后双方已建立起高度信任。在社会层面,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与中国的文化更是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近日,马来西亚驻广州总领事苏莱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50年来中马关系富有成果,她相信两国的关系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密切。
谈到中国产业的发展,苏莱雅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可再生能源发展表现突出,且朝着产业链的方向发展。除了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她认为中国在保护传统产业方面做得很好,这就是中国的生态且中国会继续这样做下去。
作为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马来西亚人,苏莱雅对广东的了解越发深入。
“从马来西亚与中国拥有的贸易量来看,仅广东就占了22%,接近马来西亚与中国贸易的四分之一。广东的制造业非常成熟,当然不只是制造业,其高科技和数字化也在发展。”苏莱雅表示,大湾区的不同城市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当前大湾区城市间的交通便利,这些因素能促进大湾区城市更好地合作。
中国朝绿色技术、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
《21世纪》: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空前跃升。你怎么看待中国经济多年来实现的增长以及后续的经济韧性?
苏莱雅:首先,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其实早在2000年左右,外界就在讨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表示中国的经济规模会变得很大。现在可以看到预测都成真了,中国有很好的政策和人才,让它在过去23年里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疫情期间,世界经济都受到负面影响,经济增长陷入停滞,但我认为中国能够经受风暴然后继续发展,经济是相当强大的。中国不仅依赖制造业,它还在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发展,未来经济将继续表现良好。
中马可共享更多新技术
《21世纪》:当前,中国正稳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你看来,哪些行业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苏莱雅: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发展很好了,现在不仅有新能源车,还有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等,朝着产业链的方向发展。新能源的需求会持续存在。我认为现在购买电动汽车的国家仍然很少,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技术才是未来的方向。
作为绿色技术的引领者,我认为中国极具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再者,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解决方案,中国在这方面已经非常先进了,可以看到中国也确实在把更多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投入到这个领域。虽然人工智能还很新,但我已经看到了很多行业开始在思考如何把人工智能融入他们的工作当中。若能如此,人工智能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马来西亚作为中国的贸易伙伴国,我们希望与中国在特定行业展开合作,若可以分享更多新的技术,将成为我们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途径。
新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我认为这部分经济的份额会非常大,这个“蛋糕”会越做越大。但我们也要知道,我们的经济不可能脱离传统产业,比如农业。我也看到很多新的技术正在进入农业领域,比如提高从事农业的效率。在中国,农业和制造业、纺织业等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促进新产业发展和保护传统产业之间的平衡做得很好,这就是中国的生态,而中国也将继续这样做下去。
东盟跟中国距离很近,我们是好朋友,都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东盟与中国的贸易体系可以展开更多合作,在经济和产业发展上互相帮助,扩大经济产业链的融合,拓宽我们之间劳动力合作的场景。
中国推出众多激励措施欢迎外企
《21世纪》: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的外资政策和市场潜力继续受到国际投资者的关注。近期,中国发布了最新版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你怎么解读这份清单?你如何评价中国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进展?对于马来西亚企业来说,中国市场有哪些吸引之处?
苏莱雅:像我所说的,中国是一个这么大的经济体,本身市场已经很大了。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自由贸易体制,并清晰知道继续开展和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我来中国两年了,能够看到很多省份都陆续推出了一些商业激励措施。中国开展业务的方式是国际化的,这些措施对于国际贸易和投资非常重要。当前马来西亚企业也在关注要如何进入中国,而马来西亚也确实有一些大型制造服务公司在中国运营。我们对此表示欢迎。
另外,马来西亚还在关注中国的中小企业,这也是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体现。中国有非常好的生态系统和供应链,这是中国有吸引力的表现之一。我们可以探索马来西亚相关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后,如何与中国企业建成合资企业,拥有一定比例的股份。
马来西亚乃至东盟国家企业到中国投资的兴趣一直存在,因为商业投资是双向的。我了解到中国每个省份和每个城市都有吸引外资的激励目标,其中一些工业园也有自己的激励措施。所以之后关键是看要如何简化这些流程,向外资企业说明要如何帮助它们进入中国市场。
两国将继续探索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模式
《21世纪》: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已经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中马经济如何互补互利?中国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有哪些特点,未来有怎样的增长空间?
苏莱雅: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每年都在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马双边贸易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0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这真的很令人鼓舞。当前,中国从马来西亚购买的依然是半成品,例如天然气和棕榈油,这部分产品占比很大。而马来西亚从中国购买的主要是成品,包括电子产品等制成品。
我们希望提高我们的贸易质量,不仅要做材料和半成品贸易,我希望有更多来自马来西亚的产品能够进入中国。比如我们新鲜的榴莲,今年马来西亚的新鲜榴莲被批准进入中国。马来西亚还有其他商品正在等待进入中国,希望能够获得更大的增长。另外,中马双方还可以探索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模式,部分产品在马来西亚完成,部分在中国完成。
我认为产业上表现最好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去年比亚迪率先进入马来西亚,接着今年又有三、四家中国电动车品牌正在进入马来西亚,而且反响很好。人们已经认识到并且承认,中国可以生产质量非常好的产品比如汽车,我认为中国产品的质量声誉在马来西亚会越来越好。
马来西亚目标是进入技术含量更高的服务业
《21世纪》:去年马来西亚启动了《2030年新工业总体规划》(NIMP)。你认为中马有哪些行业合作更具潜力?
苏莱雅:马来西亚仍是一个制造业经济体,当前我们想进入技术含量更高的服务行业。马来西亚已经确定了两个发展领域,一是发展半导体,成为亚洲半导体中心;二是成为东南亚电动汽车生产中心。
现在,马来西亚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拥有非常强大的供应链。对于我们来说,半导体不是一个新领域,因为自英特尔之后有越来越多外企进入。
现阶段,我们还要培训更多人力去做半导体,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制造,我们也要学习更多高新技术提升半导体芯片业的价值,马来西亚《2030新工业总体规划》(NIMP)不仅涉及制造,还涉及研发,且分三个阶段落实。
马来西亚政府将为公司进入半导体行业投资提供大量的激励措施,比如北部的槟城等。而且我们正试图与外部投资者沟通,讨论如何从政策中获得更多利益,我们也希望政策能够普及到更多重要行业,比如汽车生产。电动汽车具有高科技价值,这个行业不像半导体那样成熟,所以我们希望鼓励中国车企进入,并在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组装汽车。
《21世纪》:中马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你如何看待中马“两国双园”、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标志性项目的发展?
苏莱雅:中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两国双园”,在马来西亚的产业园叫马中关丹产业园,在中方的叫中马钦州产业园。我们都互相支持对方的发展,因为两国都相信我们关系的本质是合作共赢,而不仅仅是买卖。马中关丹产业园已经发展很多年了,一旦东海岸铁路在这两年内完工,相信产业园的发展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是中国帮我们修建的铁路,它将连接起东海岸和西海岸,原本两岸之间是没有铁路连接的。我认为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即连接起相关行业和供应链。因为马来西亚西部的工业区非常成熟,而东部又有关丹产业园,所以我非常期待铁路建设好后推动马来西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有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也具有亲和力,他们还会带来高层管理人员来帮助运营工厂。马来西亚将要继续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发展。
中马建立互信且文化亲近
《21世纪》:2024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中马关系发展面临新的重要契机。你如何评价中马关系的发展?
苏莱雅:今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50年前,马来西亚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东盟国家。今年以来,中马双方进行了多次高层互访。在政治层面,中马两国关系变得非常密切,而且双方已建立起高度信任。在社会层面,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与中国的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和力,马来西亚是一个开放的国家,鼓励各民族保留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中马在教育层面上也是双向的,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马来西亚受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去50年来中马关系富有成果,而且我相信两国的关系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密切。
下一阶段聚焦绿色和数字经济发展
《21世纪》: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首次纳入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专章,你如何看待中马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上的合作?未来还将挖掘出怎样的合作空间?
苏莱雅: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合作将是世界下一个发展趋势。之前,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访问马来西亚时,中国与马来西亚签署了一项协议,实施第二轮5年经贸合作计划并承诺重新审议两国之间的免签协议。同时,马来西亚和中国政府还就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合作备忘录进行协商。
今年7月,马来西亚一个州政府,雪州大臣机构(MBI)与中国3家公司签署了备忘录,以在雪州英达岛发展绿色科技生态系统,希望建立一个马来西亚、中国的数字和绿色技术工业园,未来它就像是一条经济走廊,为该地区经济做贡献。近期,马来西亚私立大学双威大学也与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协会,就研究、创新、教育和人才发展方面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21世纪》:广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制造业大省和外贸大省。请谈谈马来西亚与广东省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你访问过广东省的哪些城市,有怎样的收获?
苏莱雅:当人们谈论广东的时候,人们都会把它称作中国的经济强省,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过去十几年来,广东一直是国内生产总值表现最好的省份,它不仅有着强劲的贸易地位,还跟马来西亚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关系。广东是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贸易投资最集中的地区。从马来西亚与中国拥有的贸易量来看,仅广东就占了22%,接近马来西亚与中国贸易的四分之一。广东的制造业非常成熟,当然不只是制造业,其高科技和数字化也在发展。
马来西亚和广东的贸易关系将继续保持非常高的水平。广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断进步,保持着全国经济总量第一的位置,广东一直推出新的措施和政策方案,使其贸易和投资都具有吸引力。
大湾区城市间相互配合
《21世纪》:你对广东省的营商环境和经济活力有怎样的印象?
苏莱雅:广东这么大,以至于我都不敢说这是一个省。广东发展互联网的前景光明,汽车产业也蓬勃发展,物流也做的很好。以深圳来说,这个城市在尖端科技方面的发展情况很好,比如华为、腾讯总部都在深圳,我们有很多代表团都想亲眼去看看。
大湾区的不同城市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比如惠州聚焦一些传统产业的发展,而且交通便利,现在从广州开车到惠州只要三小时,这些因素能帮助大湾区的城市更好地合作。
《21世纪》: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你怎么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在新的形势下,东盟国家与粤港澳大湾区有怎样的合作前景?
苏莱雅: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内地九市,具有活力和发展的前瞻性,其中香港拥有成熟的服务业,也与国际网络紧密相连,很多人把它视作通向中国内地的窗口。我们最新的举措是与香港进行法律服务方面的合作,通过一个强大的法律框架来建立双边经贸信心,马来西亚也有亚洲国际仲裁中心。近期,马来西亚亚洲国际仲裁中心分别与华南(香港)国际仲裁院及一邦国际网上仲调中心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和补充谅解备忘录,解决东盟企业的法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