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高新科技与战新产业融合,国资央企明年并购重组重点来了!|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指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年作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结构性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或将加速。
国资国企专家周丽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是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驱动力。它不仅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还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韧性。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更是成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而确保我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健前行。”周丽莎进一步说道。
推动高新科技发展
对于产业界关注的方向,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科技创新、加速扩大开放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着力点。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产教融合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包括发展的经济质量、生态质量、社会质量,在各方面都要实现更高质量。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各领域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力。必须依靠创新来赋予产品与服务更多增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从而获得更高财务收益;必须依靠创新来改善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的协调性,要实现与环境相容共生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稀缺性更加凸显,科技创新对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突出。
今年以来,我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光电子器件、虚拟现实设备等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各省国资委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一体推进,多措并举,推动监管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引领作用,助力国资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而此次会议再次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资本布局优化需持续推动,伴随产业发展,新问题涌现,并购重组成为关键手段。未来,专业化整合与产业化并购将成主流,且更多聚焦于战新产业领域,以不断精进国有资本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兴国表示,战新产业是未来央国企发展的重点领域,央国企将会借助并购重组,围绕优势领域或环节形成一批优势龙头企业,进而带领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加快发展。在具体的产业领域上,应着重选择具有更高战略重要性的工业母机、高端芯片、高性能材料、生物医药与量子通信等领域。
通过并购重组加速战新产业发展
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央国企通过并购重组加速战新产业的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周丽莎认为,央国企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积极寻找与战新产业相关的优质资产进行并购,从而快速进入新领域、新业务。在并购过程中,央国企应注重战略协同和资源整合,确保并购后的企业能够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央国企还应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率,确保并购重组后的企业能够持续稳健发展,为战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动高新科技与战新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央国企应如何发挥引领作用,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刘兴国对本报记者指出,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以高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推动天然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第二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突破,应用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传统产业共同加快发展。
“央国企可以从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尽快在应用基础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做好高新技术创新应用垂范,积极为新技术新产品创造应用场景,培育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刘兴国对本报记者表示。
周丽莎强调,央国企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央国企可以推动高新技术在战新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央国企还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全球产业链分工,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记者注意到,12月2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国有资本加大前瞻性战新产业投资布局。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持政策。”周丽莎进一步指出,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研发。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政府可能实施的科研激励政策包括:首先,差异化提高战新产业、未来产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其次,普惠性扩大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统计口径;再次,加大科研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打造更多国家级科研创新开放平台;最后,进一步优化科研成果转化管理,破除科研成果转化障碍,最大化激发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动力。”刘兴国对本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