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上半年成绩单来了!完成固定投资2万亿元,战新产业投资占比近四成|2025中国经济半年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7月16日至17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总结上半年工作,明确下半年重点任务。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1—6月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发售电量、原油产量、航空运输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等关键指标同比稳步增长,有效发挥了国民经济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产教融合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中央企业运行总体平稳。面对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中央企业仍保持平稳发展,实属不易。期间,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组整合深入推进,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成为逆势发展中的三大亮点,这些成绩展现了中央企业的韧性与活力。
上半年完成固定投资2万亿元
记者注意到,1至6月,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这一数据不仅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积极回应,更是中央企业着眼长远、布局未来的重要战略举措。
刘兴国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中央企业而言,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其目的就是进行设备更新或形成新增产能,因此保持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上半年,中央企业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虽缺乏同比数据,但已接近去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尤其考虑到下半年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发力期,这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水平。
“2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无疑为中央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投资领域来看,上半年中央企业聚焦产业焕新、科技创新、设备更新三大领域。产业焕新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倍增计划,科技创新支持强链补链项目,设备更新则推动技术升级换代。这些投资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为未来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刘兴国进一步说道。
在多个领域,国资央企都展现出非凡的实力与卓越的表现。科技创新成链条、体系化推进,支撑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有效提升。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协同发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走深走实,重组整合深入开展,公司治理持续优化,监管效能切实提升。服务国家重大部署有力有效,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性保障性功能更加凸显。
上半年央企战新产业投资占比近四成
中国移动“九天”、中国电信“星辰”、中国联通“元景”等通用大模型已具备复杂推理和多模态能力……国务院国资委表示,中央企业正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同时聚焦主责主业加快重组整合,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当前,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正加快实施,累计布局超过800个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行动试点企业任务完成进度超过75%,打造智能工厂超过1800个。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1—6月,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近四成。
2024年3月,按照“四新”(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标准,国务院国资委遴选确定了首批启航企业,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张玉卓表示,目前115家启航企业加快打造创新型企业,未来产业483项技术攻关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商飞实现国产客机出海新突破,中国一汽、东风公司、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增长超过20%。
刘兴国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国务院国资委披露的指标看,上半年中央企业运行总体平稳。在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企业能保持平稳发展,实属不易。
“结合公开信息看,上半年中央企业在逆势发展中也呈现出了一些亮点:首先,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中央企业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也取得积极进展。其次,重组整合深入开展;动力电池、汽车、钢铁、物流服务等领域都在有序推进重组整合,新组建的中央企业都在加快发展。最后,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创新成果加快应用,整体国产化率稳步提高,协同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23个创新联合体有序运行,并挂牌成立了共性技术研究院。”刘兴国表示。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收官
今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资央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80%。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研讨班上表示,要在供给提档、转化提速、产业提质、改革提效上下更大功夫,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有效应变局稳大局开新局,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国资委在此次研讨班上明确,要注重提升“五个价值”,重点做好“稳、优、保、促”,抓好稳健经营,锚定“一利五率”目标,坚决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和回报水平;保障国家安全,切实发挥战略支撑托底作用;促进协同发展,强化重要产品稳产保供,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积极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助力做强国内大循环。
对于下半年的重点工作,国资委要求,国资央企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积聚新动能新优势。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加快实现从要素大量投入的“汗水型增长”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型增长”转变。要着力提升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创新-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
要持续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以超越内卷竞争维护产业价值,突出互利共赢涵养产业生态,推动产业体系不断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跃迁。要以高效能改革推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着力提升资源配置、管理运营、激励约束、监督服务等方面效能,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