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316.77%,锦盛新材怎么了?
2025年10月28日晚,浙江锦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盛新材”,证券代码:300849)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描绘了一幅黯淡的图景:第三季度营收8653.49万元,同比下降6.77%;净利润为-67.53万元,同比大幅下滑316.77%;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38亿元,同比下降8.41%,但累计净亏损已达947.19万元,同比暴跌1183.73%。
对于业绩下滑,锦盛新材的解释是:内销收入下降主要受部分玻璃瓶业务改为净额法核算影响;外销收入则主要受宏观环境拖累。净利润大幅下降则归因于四点:一是“年产6000万套化妆品包装容器建设项目”的折旧与摊销增加;二是基于对未来盈利能力的审慎评估,公司未就报告期内的亏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三是高毛利的外销收入因宏观环境因素下滑;四是去年同期有资产出售收益,而本期未有此类业务。
这已经不是锦盛新材第一次出现业绩下滑。事实上,从2022年至2024年,锦盛新材归母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金额分别为2250.95万元、2387.49万元和2264.75万元。2025年上半年,锦盛新材更是亏损879.65万元。

收入萎缩,亏损加剧
如果大家长期跟踪锦盛新材就会发现,该公司的经营状况正全面恶化。
盈利能力持续走弱。数据显示,锦盛新材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低至-2.96%,营业利润率亦长期徘徊在-8.16%左右,反映出主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疲软。
从行业视角看,其财务健康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根据同花顺财务诊断模型,锦盛新材近五年综合表现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总评分仅为0.80分,在美容护理行业32家上市公司中排名垫底。
从技术壁垒到低毛利代工的沉沦
锦盛新材主要从事化妆品塑料包装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膏霜瓶和乳液瓶系列产品。然而,这家老牌包装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困境。
业务结构方面,锦盛新材的收入过于依赖注塑件单一品类。尽管公司手握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订单,但这种“绑定制合作”实则为议价权让渡。
高端化妆品企业通过竞标压价,将包装成本转嫁给供应商。
客户集中度高企也是锦盛新材面临的潜在风险。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6月,锦盛新材对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2.02%和34.00%和41.48%,客户集中度较高,一旦核心客户订单发生变动,将对其收入造成较大冲击。
此外,锦盛新材严重依赖外销市场,近三年出口占50%的业务结构,使其完全暴露于汇率波动与关税政策风险中。
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6月,锦盛新材外销收入分别为9022万元和9766.48万元和4343.06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5.71%和30.00%和29.35%。
1.2亿关联交易与闲置产能
如果说经营困境是“果”,那么锦盛新材在“年产6000万套化妆品包装容器建设项目”上的决策失误就是重要的“因”。
2025年10月22日,锦盛新材公告收到浙江证监局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因隐瞒一项高达1.2亿元的关联交易,面临550万元的集体罚单。
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12月6日,锦盛新材与浙江宏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将“年产6000万套化妆品包装容器建设项目”厂房建设交由后者承包。
但就在同一天,浙江宏祥与阮钟炎签订了《工程项目内部承包经营协议》,将这项工程转由阮钟炎实际承包。
阮钟炎的另一身份是锦盛新材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阮荣涛的侄子。浙江证监局认定,阮荣涛正是因为这层叔侄关系,才指定将项目交由阮钟炎实际承包。
2025年10月22日,浙江证监局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对锦盛新材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对董事长阮荣涛给予警告,并处150万元罚款;对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分别处以罚款。以上拟罚款金额合计550万元。
这笔关联交易2022年发生额达1.2亿元,占公司当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8.6%,远超信息披露标准。然而,锦盛新材未在2022年年度报告中如实披露这一情况。
值得说明的是,这个投资总额约3亿元的项目,在2024年4月转入固定资产后,至今未能投入使用。2025年半年报显示,该项目形成的1.46亿元固定资产被列为“暂时闲置”。
锦盛新材在2025年三季报中解释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时,提到了“年产6000万套化妆品包装容器建设项目折旧及摊销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等因素。换言之,这一未能产生效益的项目,反而加重了公司的财务负担。
面对经营困境,锦盛新材的管理层也并非坐以待毙。
锦盛新材一方面缩减资本开支,另一方面加大理财力度。
然而,这种依赖理财收益对冲主业失血的策略效果有限。数据显示,锦盛新材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年化不足2%,与项目折旧成本相比,杯水车薪。
化妆品包装红海中的生存挑战
锦盛新材的困境,部分源于其所处的化妆品包装行业特性。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行业本身壁垒有限,市场高度同质化,加之严重依赖下游品牌方的需求波动,企业持续承压。
上游PMMA粒子价格与原油挂钩、波动剧烈,下游品牌客户凭借强势地位不断压价,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
即便是锦盛新材所倚重的雅诗兰黛、福瑞达等大客户,也并未带来足够丰厚的盈利回报。
更为严峻的是,行业内扩产潮仍在持续,新一轮价格战已隐约可见,锦盛新材腹背受敌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
清扬君点评:
资本市场从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与诚信。在行业寒冬与监管利剑的双重夹击下,留给锦盛新材管理层自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图源:锦盛新材官网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