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新材抛2.55亿跨界收购 拓展产品布局境外收入占六成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主业聚焦电动工具零部件的海昌新材(300885.SZ)抛出一桩跨界收购案。
9月19日,海昌新材发布公告,公司与深圳市信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信为通讯”)两位自然人股东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拟以2.55亿元现金收购后者所持51%股权。
据了解,标的公司主营GNSS天线定位领域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智能割草机和精准农业等多个领域。公司拟通过本次收购实现产品在卫星定位及通讯领域的拓展,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客户优势是海昌新材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国际领先企业。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收入为8504.61万元,在总营收中占61.63%。
欲跨界收购卫星天线公司
9月19日,海昌新材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的议案。同日,海昌新材与吴文平、卢林生二人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公司拟以2.55亿元现金收购信为通讯51%股权,正式切入高精度卫星天线赛道。
公告介绍,标的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GNSS天线定位领域射频核心部件及相关模组件,如高精度GNSS卫星定位天线、北斗卫星通信天线等。
从盈利能力来看,信为通讯表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海昌新材公告显示,2024年信为通讯实现营业收入9671.60万元,净利润为3036.81万元。最近一期(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信为通讯实现营业收入为8437.23万元,净利润达到3346.87万元,净资产为7475.41万元。
同时,交易对方吴文平、卢林生给出业绩承诺。根据意向协议,二人承诺信为通讯在2025年度、2026年度、2027年度的业绩承诺期内,累计实现的经审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作为一家专注于粉末冶金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海昌新材的核心产品长期应用于电动工具和汽车等领域。据海昌新材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电动工具零部件的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例高达81.37%。
海昌新材表示,本次收购是公司在高科技领域的布局,公司拟通过本次收购实现产品在卫星定位及通讯领域的拓展,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股价年内涨幅高达137.59%
海昌新材成立于2001年,2020年9月在深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近几年,海昌新材业绩呈现出一定的波动。2022年—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2.2亿元、2.25亿元、2.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720万元、4618万元、7123万元。
进入2025年,公司依然保持着较为稳健的发展态势。2025年上半年,海昌新材实现营收1.38亿元,同比下降4.75%;实现净利润3074.24万元,同比增长0.14%;实现扣非净利润2857.86万元,同比增长2.33%。
值得一提的是,自创立之初,海昌新材即建立起聚焦于中高端市场客户的发展战略,充分融入国际及国内领先企业的供应链中,公司境外收入长期占比超六成。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收入为8504.61万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达61.63%。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海昌新材高度重视研发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823.92万元、1281.39万元、1361.48万元、1380.83万元、1489.77万元、836.99万元,累计达7174.38万元。
截至2025年上半年,海昌新材累计获各种专利、实用新型等共计79件。
二级市场上,海昌新材2025年以来走势不俗。9月19日,公司股价报收于25.85元/股,跌5.07%,最新总市值64.15亿元,股价年内涨幅达137.59%。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