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高速互连前沿学术论坛在兆龙互连圆满举办
(来源:兆龙互连)
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高速互连是人工智能数据运力的保障,人工智能是高速互连智能制造的支撑。2025年8月7日,人工智能赋能高速互连前沿学术论坛”在浙江德清顺利召开。

本次论坛主要探讨“AI赋能、智造未来、极速互连、信号完整性”等学术课题,重点聚焦AI技术在高速线缆、连接器、芯片互连等场景的创新应用,围绕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互连需求展开研讨,既回应了高速数据线缆、连接产品设计中信号完整性、电磁兼容等工程挑战,也为智能智造、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及信息化技术升级提供了前沿思路。
本次论坛由浙江兆龙互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全省电磁智能感控与先进电子集成重点实验室、宁波德图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等多家产学研单位联合主办,浙江兆龙互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来自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的二十余个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及兆龙互连的研发及管理骨干等代表共同参会。

本次论坛由兆龙互连副总经理姚云涛主持。首先,他隆重介绍了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他表示通过对“人工智能赋能高速互连前沿学术”的共同探讨,为高速互连产品的研发智造注入全新动能,推动高速互连未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主办方致辞:搭建合作桥梁 共推AI与高速互连协同创新
接下来,兆龙互连董事长姚金龙致辞。他向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及省重点验室的教授、专家,研究生同学以及参会代表致以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兆龙互连的公司概况及高速互连产品的研发。他表示,希望参会各方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搭建合作桥梁,建立密切伙伴关系,携手推动人工智能与高速互连技术的深度赋能及协同创新,力争产出更多高水平学术成果,助力高速互连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精彩报告:人工智能与高速互连产品研发的深度融合
本次论坛主题报告由兆龙互连线缆连接系统首席专家兼实验室主任、IEEE会员何方博士主持,他隆重介绍了各位资深教授专家的研究领域和本次每个报告的概要。

01
范峻博士:《高速互连设计的挑战与趋势》
宁波德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IEEE会士范峻博士以《高速互连设计的挑战与趋势》为主题作分享。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应用的蓬勃发展,互连与高速设计技术面临的挑战加剧。他深入阐释了高速互连(尤其是高速线缆)在信号完整性与电磁兼容方面的发展趋势及设计要点,结合多电源域耦合带来的新挑战,介绍了通过可视化技术定位与整改的技术路径;同时提出了常见射频干扰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手段,为高速互连设计提供了实用技术参考。

02
胡浩基:《从 DEEPSEEK 看人工智能的发展》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导胡浩基以《从 DEEPSEEK 看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主题分享时介绍,2025年DeepSeek的出现为简单模型发展带来新曙光。他结合团队科研经验,深度解析 DeepSeek 技术路径,阐述了其打造简单模型的三大核心方法 —— 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MLA)、混合专家模型优化(MOE)及模型知识蒸馏技术,并结合自身在 AI 模型优化领域的实践,解析这些方法如何平衡模型效率与性能。最后,他还讲解了大模型在信息化产品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及智能研发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

03
王健:《复杂线缆/束网络EMC/EMI仿真挑战、方法及应用》
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王健围绕《复杂线缆/束网络EMC/EMI仿真挑战、方法及应用》主题作分享。他表示,针对平台噪声多变、能量耦合跨层级、结构复杂等特点,其团队围绕场-线耦合、线缆串扰、线缆辐射及AI辅助线缆电磁干扰仿真等领域展开了不少研究。他希望,数值模拟能在装备初始设计阶段分析电磁性能,尽早发现缺陷、降低成本;但当前系统级EMC/EMI协同仿真仍存在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04
张岭:《AI 赋能的芯片信号与电源完整性高效设计方法》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张岭以《AI 赋能的芯片信号与电源完整性高效设计方法》为主题作分享。他认为,随着集成电路与芯粒技术迭代,信号与电源完整性挑战加剧,而 AI 为电子设计自动化注入新动力。他分享了团队基于 AI 的集成电路信号与电源完整性高效设计方法,涵盖 AI 优化设计流程及提升效率与准确性的路径,结合芯片技术趋势分析了传统设计方法在复杂互连场景中的局限,强调 AI 是突破瓶颈的关键支撑,并探讨了该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为芯片设计从业者提供了前沿参考。

05
尹文言:《高速线缆和连接器神经网络智能设计方法》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博导、IEEE会士尹文言围绕《高速线缆和连接器神经网络智能设计方法》主题作了精彩分享。他介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化设计实践——通过构建适配高速/高频场景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信号完整性、电磁兼容等性能的敏捷设计与快速寻优,结合工程案例展示了AI算法精准优化参数、缩短设计周期的效果。他认为,该研究不仅为高速线缆和连接器高效设计提供智能化工具,更有望推动无线通信、物联网技术升级,助力新一代电子设备小型化、高性能化。

本次论坛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智慧交融、合作共赢的高层次学术平台,与会教授专家畅所欲言,分享真知灼见,激荡创新火花,破解共性难题。前沿探索永无止境,合作创新方能致远,我们期待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对话,共同推动“AI+高速互连”从理论探索向工程实践的加速转化,为高速互连产业的技术升级与创新应用注入了全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