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亚精工拟1200万设子公司 强化业务资源整合年营收4.28亿

查股网  2024-05-14 07:14  博亚精工(300971)个股分析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全年业绩稳定增长,博亚精工(300971.SZ)加速战略布局。

  博亚精工日前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合资控股设立子公司的方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出资1200万元对外投资设立襄阳博亚智驱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博亚智驱”)。

  对于本次投资的目标,博亚精工表示,设立子公司有助于丰富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体系,增强公司整体竞争力,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

  2023年年报显示,博亚精工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3.16%;归母净利润6625.84万元,同比增长7.05%。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2.5元(含税)。

  整合资源加快业务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博亚精工1999年成立于湖北襄阳,是一家主要从事板带成形加工精密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和特种装备配套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两大产品线、数千种型号规格的精密制造体系,在国内外的汽车、环保、工业、建筑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2021年4月,博亚精工在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上市。

  根据博亚精工本次发布的投资公告,为满足未来战略发展需要,强化竞争力,拓展产品市场,公司通过合资控股设立子公司的方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以自有资金对外投资设立博亚智驱。博亚智驱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其中博亚精工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1200万元,占其注册资本的60%,本次投资完成后博亚智驱将成为博亚精工的控股子公司。

  近日,博亚智驱完成公司设立登记手续,并取得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

  博亚精工在公告中指出,本次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有助于丰富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体系,标的公司将聚焦以电驱技术为核心的集成化装备类产品,为工业装备升级提供创新解决方案。通过成立控股公司的形式,有效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核心技术人才的潜能,促进业务发展,加速公司的战略布局,增强公司整体竞争力,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博亚精工全球首台套智驱开收卷装备试车成功。该产品将由传统的“三高”(高能耗、高污染、高安全)设备更新升级为“四省”设备,即省钱(投资和运维成本低)、省心(高可靠性)、省力(使用及维保简单)、省地(占地面积更小),综合效率将提升20%以上,使用及维护成本将降低30%以上。该装备的下线,标志着在冶金板带成形装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也是博亚精工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的成果。

  财务数据显示,博亚精工自上市以来,营收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21—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92亿元、4.15亿元、4.28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在2022年下滑近三成后,于2023年有所恢复,实现0.66亿元,同比增长7.05%。

  创新驱动两大业务齐增长

  作为我国最早开始进行特种装备新型传动零部件研制的企业之一,博亚精工深耕行业十多年,2005年,公司生产的零部件改变了宝钢集团多年来从日本三晃公司进口的境况,且产品寿命超过日本产品的2.6倍。

  据悉,在钢铁、有色冶金行业的板带成形加工装备领域,博亚精工掌握了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成功替代德国、日本、意大利知名制造商的同类产品,成为该领域高端装备制造商;在特种装备领域瞄准客户对于高性能零部件的配套需求,将板带成形加工精密装备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积累和制造经验运用于特种装备配套零部件的研发过程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成功研制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特种车辆配套零部件、结构件产品,有效保障和提升装备性能,在该领域建立了良好口碑与形象。

  根据博亚精工2023年年报,公司特种装备配套零部件板块业务实现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9.13%,占营收比重为27.43%;板带成形加工精密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板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8.64%,占营收比重66.12%。公司表示,主要是因相关市场需求回暖,且下游新能源新材料金属板带需求不断增多,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抢抓项目机遇,相关业务实现稳定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博亚精工注重自主研发,对外销售均为自主研制产品,公司通过不断积累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提升产品性能,对标国内外行业一流水平,满足并支持客户最终产品的价值升级,从而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2021—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3756.76万元、4627.56万元、4724.17万元。

  展望未来发展,博亚精工表示,公司在始终坚持“专、精、特”的产品定位并瞄准“进口替代”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差异化进口替代”和“精品制造”的发展战略。即利用博亚精工在机械研制、精密制造方面的技术优势,瞄准机械应用的下游行业中的痛点、难点,以差异化的思维、进口替代的思路,去研制开发高端装备产品及其配套关键零部件产品;同时,瞄准市场认可的高价值产品和服务需求,对标国内国际先进竞争对手的技术与质量水平,保持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处于各产品所属领域的先进及前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