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渊年薪979万为员工人均3.2万的306倍 华利集团净利6年首降产能利用率承压

查股网  2024-06-03 07:44  华利集团(300979)个股分析

长江商报消息 靠一年制造2亿双运动鞋,耐克背后的“鞋王”张聪渊,成了不被外界所熟知的富豪。

作为富豪榜上的常客,张聪渊曾多次力压郭台铭,登顶中国台湾首富。

白手起家,22岁踏入制鞋领域,凭借机敏的商业头脑,张聪渊打造了鞋业帝国,产业分布在中国以及海外的越南、多米尼加、缅甸及印度尼西亚等地。其实际控制的华利集团(300979.SZ)于2021年登陆A股市场。

一直闷声发大财的张聪渊近期招来争议。2023年度,张聪渊薪酬979万元,较上年增加241.99万元。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的薪酬也明显增加。但华利集团员工平均薪酬在下降,张聪渊薪酬是员工平均薪酬的306倍。

历经连续5年高速增长后,2023年度,华利集团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首次下降。

是暂时性承压,还是就此沉沦?

低调的“鞋王”首富

张聪渊是躲在全球鞋品牌背后闷声发大财的“鞋王”。

公开资料显示,1948年,张聪渊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南市,20岁后开始在云林一家鞋厂里做一名普通的管理人员。自此开始,张聪渊已经在鞋业领域深耕了55年。

20世纪80年代,张聪渊开起了第一家工厂,名为宏福实业。这家小作坊式工厂,就是华利集团的前身。

20世纪90年代,张聪渊敏锐地意识到时代机遇来临。他将工厂慢慢迁移到广东中山,将企业的名称改为中山华利实业,成为第一批台商。

张聪渊还与合作伙伴一起,投资创立了包括台湾景新鞋业、广州番禺兴泰鞋业等鞋厂,张聪渊担任总经理。

1990年,张聪渊与合作伙伴在中国香港成立良兴实业,作为各鞋业公司在香港的总部。

五年后,47岁的张聪渊带领良兴集团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开启了华利集团发展的新篇章。

2013年,张聪渊收购新沣集团旗下的制鞋业务,并开始担任华利集团多家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职位。

与很多制鞋企业发展思路不同,从一开始,张聪渊选择的是专业制鞋,将品牌塑造、渠道开拓、终端运营等交给专业运营商。这样的模式,使得张聪渊能集中精力专注于制鞋。

张聪渊当初的想法是,人工成本低廉,投入少,就能制造出大量的鞋,自己也不用去考虑销售问题。

当时,中国的制鞋企业不仅制鞋,还做运营。在那个市场需求旺盛的年代,诞生了一批“鞋王”。比如贵人鸟创始人林天福、奥康皮鞋王振滔、安踏的丁世忠等。

因为产量优势,以及张聪渊对每一双鞋的质量都很上心,他获得了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匡威等知名运动品牌的订单。

专注于一双鞋,不断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同时进行自主研发,张聪渊的制鞋技术 、工艺不断提高,华利集团与耐克等全球知名品牌捆绑得更紧。

张聪渊的财富快速增长,2021年,其以138亿美元财富登顶中国台湾首富;2022年,他以121亿美元财富再登2022福布斯中国台湾富豪榜首富。

今年3月2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张聪渊以585亿元财富位列榜单318位。

董事长加薪员工减薪

依托制鞋产业,张聪渊成了一代“鞋王”。但张聪渊的一些操作,也受到了市场质疑。

2021年,张聪渊实际控制的华利集团通过闯关IPO登陆A股市场,成为市值一度超过1300亿元的制鞋巨头。

华利集团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目前,张聪渊担任公司董事长,其长子张志邦担任副董事长、执行长;次子张育维担任董事、副总经理;长女张文馨担任董事、副总经理。

股权结构显示,华利集团的控股股东俊耀集团持有公司84.85%的股权,其一致行动人中山浤霆持有公司2.63%的股权,二者合计持有公司87.48%的股权。

张聪渊、周美月夫妇及张志邦、张育维、张文馨通过五家企业,持有上述两家公司各100%股权。因此,张聪渊一家五人为华利集团实际控制人。

张聪渊家族高度控制的华利集团,在2023年度的薪酬变动引发外界质疑。

2021年,张聪渊的薪酬为167.80万元,张志邦、张育维、张文馨的薪酬分别为0万元、349.18万元、184.40万元。

当年,公司薪酬最高的是董事、总经理刘淑绢,为475万元,副总经理、董秘方玲玲次之,为460.94万元。

2022年,上市第二年,董事长张聪渊的薪酬猛增至737.01万元,张志邦的薪酬增长至509.55万元,副总经理、董秘方玲玲的薪酬则减少至150.23万元。

2023年,张聪渊的薪酬继续增长至979万元,较上年增加241.99万元;张志邦、张文馨、张育维的薪酬较上年分别增长363.69万元、222.59万元、119.64万元。

当然,其他部分董监高的薪酬也有所增加,如董事、总经理刘淑绢薪酬增加150.11万元;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徐敬宗薪酬增加了263.92万元。

备受质疑的是,张聪渊等主要高管薪酬明显增加,而公司员工的平均薪酬在下降。

2022年度,华利集团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50.54亿元,当年领取薪酬的员工(含董事长张聪渊等董监高)154584人,员工平均薪酬为3.2693万元。到了2023年,公司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49.89亿元,较上年减少约0.65亿元。当年,在公司领取薪酬的员工总数为156256人,较上年增加1642人,员工平均薪酬为3.1927万元,与上年相比,人均减少了766元。

如果考虑张聪渊等高管薪酬增加因素,员工平均的薪酬将更低。

2023年,张聪渊的薪酬是员工平均薪酬的306倍。

员工平均薪酬不到3.2万元,足见张聪渊享受的劳动成本之低。

前五大客户贡献超80%营收

上市第三年,张聪渊及华利集团迎来了挑战。

2023年度,华利集团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01.14亿元,同比下降2.21%;净利润32亿元,同比下降0.86%。

营收净利双降,虽然降幅不大,但这是华利集团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双降,且净利润也是201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利润表显示,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均有明显减少,资产减值损失也较上年有所减少。

华利集团主要从事运动鞋的开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对2023年的经营业绩,公司的说法为,2022年下半年开始,部分运动品牌终端出现库存积压,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部分运动品牌通过削减运动鞋采购订单、促销等方式降低库存,对运动鞋制造商的订单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各运动品牌库存在2023年下半年逐步缓解,运动鞋制造商的订单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逐步复苏。

张聪渊及华利集团面临两大风险。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张聪渊将主要生产基地选择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以享受低廉的用工成本和税收优惠。随着产业链的转移,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公司能否持续享受低成本优势?

从严格意义而言,张聪渊及华利集团是为知名品牌鞋业代工,如果没有成本优势,门槛不高的代工地位随时可能被取消。

华利集团的客户集中度较高。2023年,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的收入占比达82.37%,其中,向第一大客户销售的收入占比达37.83%。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1—6月期间,华利集团前五名客户为Nike、VF、Deckers、Puma、Columbi,其中,Nike为第一大客户。

张聪渊在推动华利集团激进扩产。2023年1月,华利集团完成收购英雄心国际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越南永川年产约1000万双运动鞋的产能。公司还在印度尼西亚、缅甸建设新工厂。印尼两期工厂预计产能合计5000万—6000万双/年。未来3—5年,公司将在印尼及越南新建数个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华利集团的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2021年至2023年,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5.88%、90.95%、86.66%。

产能利用率下滑仍然大幅扩产,张聪渊坚持的是什么逻辑?

靠享受用工成本优势取得“鞋王”之位,张聪渊及华利集团的低成本之路还能走多远?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