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医药单季预盈超1.94亿 8.8亿并表百洋制药进军医药制造

查股网  2024-07-31 07:45  百洋医药(301015)个股分析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医药流通企业百洋医药(301015.SZ)上半年业绩增长。

日前,百洋医药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3.6亿元至3.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至24%。

粗略计算,公司二季度净利润超1.94亿元,或创历史新高。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持续发力医药流通业务的同时,百洋医药还在加码医药制造业务。根据7月12日公告,百洋医药8.8亿元收购百洋制药60.199%的股权已经完成交割,实现并表。

此次完成交易后,百洋医药将借助百洋制药进军医药制造业,拓宽在医药行业上下游的版图。

单季预盈超1.94亿

医药产业链分工的逐渐细化,带来了医药品牌运营服务的旺盛需求。在国内市场,伴随着一系列医疗政策改革的推进,医药市场竞争加剧,促使医药研发和生产企业更加注重效率,品牌运营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资料显示,百洋医药身处医药流通行业,受益于带量采购持续推进、新药审批加快等医疗政策改革的影响,公司核心品牌运营业务维持高景气。

上市以来,百洋医药业绩连续三年实现双增。年报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0.52亿元、75.1亿元、75.64亿元,同比增长19.94%、6.5%、0.72%,增速有所放缓;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3亿元、5.02亿元、6.56亿元,同比增长55.04%、19.08%、29.55%。

今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则呈现减收不减利态势,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6%至1.66亿元。

7月26日,百洋医药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3.6亿元至3.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至24%;扣非净利润为3.59亿元至3.73亿元,同比增长23%至28%。

以此计算,今年第二季度,百洋医药的净利润区间为1.94亿元至2.09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百洋医药2021年6月30日上市。此前,公司上市后的单季度净利润最高值为2023年三季度的1.92亿元。这也就意味着,2024年二季度,公司的单季度净利润或创出上市以来新高,还有可能首次突破2亿元。

对于业绩增长,百洋医药称,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品牌运营业务,针对患者需求,持续推进产品差异化突破,核心运营品牌迪巧、哈乐、纽特舒玛等收入稳健增长,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经营业绩;公司持续加强市场推广工作,提升核心品牌在医院、药店及线上的市场份额。

完成并购加码医药制造

在持续发力医药流通业务的同时,百洋医药还在加码医药制造业务。

今年5月20日,百洋医药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向控股股东百洋集团收购百洋制药、百洋投资、百洋伊仁和百洋康合的股权,进而持有百洋制药共60.199%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本次交易价格为8.8亿元,其中百洋制药、百洋投资、百洋伊仁和百洋康合的评估增值率分别达249.68%、308.02%、487.95%和1708.03%。

对于此次交易,市场人士质疑是百洋集团内部“左手倒右手”。对于大幅溢价,深交所也曾下发关注函。

日前,上述交易尘埃落定。7月12日百洋医药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已经实现对百洋制药的并表。根据此前的方案,百洋制药2022年和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6.35亿元和7.6亿元,净利润分别达1.09亿元和1.35亿元,预计2024年度净利润为1.48亿元。

百洋医药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公司获得百洋制药在中成药领域的扶正化瘀系列、在缓控释制剂领域的二甲双胍、硝苯地平、塞来昔布等多款优势产品,是对公司现有产品的有力补充。

目前,百洋医药运营的品牌包括迪巧系列、海露、安立泽、纽特舒玛等,但主要的营收来源还是迪巧系列。数据显示,迪巧系列去年实现营收18.97亿元,营收占比高达43.12%。

除了补充核心产品,百洋医药还通过收购百洋制药股份进军医药制造行业,公司表示,将借助百洋制药在肝纤维化治疗领域及缓控释制剂领域的生产研发经验,进军市场规模庞大的医药制造业,拓宽其在医药行业上下游的版图,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此次交易之前,百洋医药并没有医药制造业务。根据2023年年报,公司核心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收44亿元,占比过半;批发配送业务和零售业务实现营收27.74亿元、3.6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36.67%、4.76%。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