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要约倒计时7天,中集车辆(01839.HK)H股私有化进入尾声
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车辆")的H股私有化退市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
据悉,目前中集车辆的H股回购要约及自愿退市的所有条件已经在5月2日达成,离股东最终接纳的时间不到一周。错过要约接纳期,股东手中的股票也将会变成境外非流通股份。
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5月20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公司已收到约137,883,320股H股的有效接纳,占公司全部已发行H股的约24.451%以及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6.834%。这一数据包括了独立H股股东持有的136,442,820股H股,占独立H股股东持有的全部H股的约93.911%,达到有效接纳至少占独立H股股东所持有H股90%的收购守则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自5月2日起,中集车辆宣布其H股回购要约就接纳而言在所有方面成为无条件,且H股回购要约将持续开放接纳,最后的要约获接纳时间为2024年5月30日(即最终截止日期)下午四点。
这一时间点是股东们接纳H股回购要约的最后期限,错过这一期限,股东们将被视为自动放弃已被股东大会投票通过的H股私有化方案所提供的条件。
也就是说,一旦中集车辆退市,这些股东手中的H股将不再在港交所上市,流通性可能会受到严重削弱,股东们将失去在二级市场上自由买卖的能力,手中的股票也将会变成境外非流通股份。此外,H股回购要约完成后,未接纳要约的独立H股股东对公司若干信息的权利也将有所减少。
在要约价方面,中集车辆提出的每H股7.50港元的回购价格,比公司最初6.38港元的发行价高出17.55%,为股东们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退出策略,确保他们能够在市场价格之上出售其股份,另一层面也体现出中集车辆对自身未来发展潜力的信心。
因此,从股东的角度出发,对于尚未接受H股回购要约的股东来说,应当抓紧窗口时间并充分利用这一溢价机制,确保自己的投资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以免错失变现的最后机会。
从更宏观的资本市场视角来看,中集车辆的私有化退市不仅是其自主的战略选择,更可以洞察到资本市场的宏观动态和趋势。
其实,中集车辆的这一举措并非是孤立事件,而是近年来A+H上市公司私有化浪潮中的其中之一。究其根本,这背后与近年来港股市场流动性不足以及公司股价估值过低紧密相关。
简单来说,H股市场流动性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其股价相对于A股市场出现了显著的折价现象。并且随着市场不断发展,这种价差并未得到有效修复,反而逐渐演变成了拖累A股市场表现的一个因素。
中集车辆的退市理由,与上述情况大体一致。公司曾在公告中明确指出,第一,H股较低的交易量和有限的流动性,使得公司难以在港交所进行有效的融资活动;第二,自愿退市的实施,将有助于公司节约与H股上市相关的监管合规成本和费用。
因此,中集车辆认为,H股回购要约及自愿退市的实施,符合公司及所有股东的整体利益。
据悉,中集车辆H股在联交所的最后买卖日期为5月24日(星期五),且H股自香港联交所退市将于6月3日(星期一)下午四点生效。
不可否认的是,中集车辆H股的溢价私有化退市,无疑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案例。它不仅关系到中集车辆自身的发展和股东的利益,也对港股市场的结构、A+H上市公司的战略选择,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市场各方将对这一事件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而这过程本身,就是资本市场不断演进和自我完善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