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球共济,一起AI|上海艾录做客WAIC 2025全球直播间
(来源:上海艾录)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年度盛事——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黄浦江畔掀起AI热潮。
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全面展现AI技术前沿、产业趋势与全球治理的最新实践。凝聚世界智慧,12位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80余位中外院士等全球行业领袖参会。


AI正在深刻变革制造业,其价值的释放离不开技术落地与产业协同。7月27日,作为智造企业代表,上海艾录董事长陈安康受邀出席第一财经“WAIC全程大放送”3×24小时全球直播,参与《AI真懂行》栏目《AI引擎重构万亿级制造业产线》的主题访谈,与科技界、学术界等各界嘉宾,共同破题包装智造领域的AI落地路径。


主持人:第一财经 刘婧
圆桌嘉宾(从左至右):
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 总工程师 陈俊琰
上海艾录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陈安康
人形机器人(上海)首席科学家 江磊




主持人刘婧:
通过智能化改造,艾录公司的数据利用率是多少?
艾录在2018年成立信息部团队,建立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收集、管理产品生命周期中重要环节的数据,不再用单一指标,而是分层衡量高价值数据深度利用。我们的目标是,让数据从“会说话”成为“会决策”的智能体。

陈安康



主持人刘婧:
艾录作为智能标杆工厂,AI落地时难度是什么?工厂需处理纸包装的千种SKU,AI如何平衡柔性生产与成本控制?
艾录拥有40多套系统(工控/管理),存在“语言鸿沟”,制约AI落地。消除数据孤岛是最大痛点,艾录工厂构建“数据中枢”和标准化体系,实现数据“翻译”、融合,打通数字世界的任督二脉。

陈安康



主持人刘婧:
您特别看好AI技术哪些方面的应用?这些应用方案是否也适用于传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对于希望引入AI的中小企业来说,您有哪些低成本实施建议?
艾录在推进智能工厂升级的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AI是重塑制造业的核心引擎,我个人特别看好“具身智能协同机器人”和“AI驱动新材料研发”这两个能直接创造巨大价值的应用方向。

陈安康


对于希望引入AI的中小企业,我结合艾录的经验和观察,建议把握三个“低成本、高实效”的原则,率先进行AI试点引进、善用成熟AI工具平台模型、培养企业内部人才使用。

陈安康


主持人刘婧:
面对包装行业的个性化需求浪潮,AI如何帮助艾录应对小批量定制订单?请分享一个通过AI技术实现降本增效的具体案例。
“个性化、小批量”是包装行业大趋势,但传统模式成本高、响应慢。艾录的战略核心是打造“柔性智造”能力,AI赋予“洞察力”与“前瞻性”,应对个性化需求时,实现复杂场景下的降本增效。

陈安康



主持人刘婧:
用一句话阐述您认为AI要真正“重构”万亿级制造业产线,最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行动,并展望“AI+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陈安康
构建一个从高层到一线,自上而下的“AI原生”组织文化与思维模式,并持续投入。我相信,制造业与AI这样一项突破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新技术的结合,将为整个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飞跃和创新空间,使得传统制造业焕发新活力,也为我们中国建设制造强国道路上添砖加瓦。
未来,希望和包装同行、以及整个制造业一起,用好AI技术、实现高端制造,共同引领全球智能制造的浪潮,让世界看见中国制造的速度、温度与高度,谢谢。

据Gartner预测,到2027年,中国制造业的AI使用渗透率将以10%的年复合增长率上升。作为实体经济核心载体,制造业已成为AI技术落地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支点。
上海艾录出席本届WAIC,不仅是一场与全球AI科技的深度碰撞,更是公司以开放的姿态向未来发出邀约。洞见变革,艾录将以技术塑造新知,以产业高度验证全新生产力,以全球秩序共商治理与人类的共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