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小海伴您读研报之国能日新

一、公司概况
1.1绿色能源开拓者,新能源行业领导者
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能源行业的数据应用与开发。2022年4月,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其主营业务涵盖了能源数据管理、智慧电站、智慧储能、智慧交易和智慧电网服务等多个领域。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新能源电站、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等新能源电力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了新能源电力管理的“源、网、荷、储”各个环节,满足了客户对新能源电力“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管理需求。
1.2收入与净利润稳步增长,业务快速扩展
从2017年到2023年,公司的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1.32%。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主业协同和资源互补,不断扩大其功率预测、并网控制、电力交易、储能能量管理等产品的销售规模,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护城河业务。在2017至2023年期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4.4%。2023年,公司服务的电站数量比2022年净增加了632家,服务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此外,公司还通过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加速了核心战略的实施。
公司收入规模、增速变化及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变化

二、电力市场化改革概况
2.1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持续深化,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2022年1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电力市场改革的总体目标。预计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将初步建成,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将协同运行,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将实现一体化设计和联合运营。跨省跨区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绿色电力交易规模将显著提高,有利于新能源、储能等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也将初步形成。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将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将联合运行,新能源将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市场主体将平等竞争、自主选择,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将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
2023年,中央和地方政策密集发布,为实现“双碳”目标及逐步完成向现代能源体系的转型,持续明确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2024年7月2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在广州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区域级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向打造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标杆迈出了重要一步。
2.2并网、消纳等是重点建设环节,打造本轮电力体制改革坚实基础
新能源装机市场的高景气度发展将持续提升行业内对于新能源并网、消纳等全流程管理的需求,构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有望加速。根据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我国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预计2024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2亿千瓦左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2.5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2%。其中,煤电装机容量将约为12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降至37%;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将为5.3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为7.8亿千瓦,两者合计的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装机。
2017—2023年中国光伏发电及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情况

2024年4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旨在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推动新型储能高效调度运用,促进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6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针对网源协调发展、调节能力提升、电网资源配置、新能源利用率目标优化等各方关注、亟待完善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做好消纳工作的举措,对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3绿电交易是重要试点领域,“虚拟电厂”新模式有望多点开花
2023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明确对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推动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目标,标志着绿证核发进入了新阶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一方面,波动性和间歇性较强的风光发电在电源结构中的比例持续增长,供给侧随机性日益凸显;另一方面,随着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与新型负荷不断涌现,需求侧随机性愈发显著。新型电力系统的“双随机”特征为电力保供工作、系统经济高效运行等带来了严峻挑战。作为一种广泛聚合与调控需求侧多元资源的技术,虚拟电厂可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与调节能力,进而有效应对“双随机”带来的诸多挑战,为“能源三角”问题破解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重要解决方案,为绿电交易提供了一种方式。
泛能源互联网架构下的虚拟电厂结构

三、公司竞争优势
3.1传统业务:逐步提高市场渗透率,细分龙头自身优势凸显
功率预测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未来将从几个方向加以完善:
1)持续强化气象预测、算法等底层能力建设:公司将持续扩大高级气象和算法研发人员队伍对高精度气象智能预测平台进行优化并通过多元化的气象预测模式持续提升公司功率预测精度和预测时长、优化核心算法。
2)积极参加测试不断优化自身能力,同时拓展业务纵深:公司积极参加集团公司和电站发起的对比并主动向市场用户推送公司的功率预测产品试用服务,力争充分发挥公司精度及服务优势获得项目替换,从而持续提升公司服务电站规模。
功率预测业务服务电站规模及服务收入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产品:技术持续创新,巩固自身优势。公司不断实现产品优化,打造“新能源主动支撑装置”等新产品。同时,公司在“分布式并网融合终端产品”在功能上完成了AVC(自动电压控制)的功能开发,升级后该产品新增恒无功功率、恒功率因数、下垂控制等多种模式,进一步完善产品功能和适用性。销售方面,公司市场已拓展至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广东、河北、湖北、江西、宁夏等省份。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产品收入及增速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完善预测等功能,向新能源数智化方向持续进步。公司对分布式光伏预测和管理系统、多元协同管控系统等系统进行迭代,同时对极端天气预测方向进行算法和功能迭代,实现寒潮、覆冰、大风等极端天气的高精度预测与预警。同时,新增新能源功率预测会商决策、气象联合演变展示分析、功率预测优化评估、分布式光伏聚合预测等子产品。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收入及增速

3.2创新业务:面向未来,多点布局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电力交易:持续加强研发,不断夯实技术优势。公司针对电力交易系统内的基础功能进行了标准化设计,同时面对极端天气等场景,公司设计、研发并在交易系统内新增基于单场站的区域级极端天气预警功能模块。在现货交易方面,公司研发并上线以价差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现货电价差预测功能,为现货交易精准申报提供高精度的预测数据,并持续探索服务于售电公司和大型工商业客户的定制化交易辅助决策信息化系统。
储能:公司持续探索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策略、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策略。公司的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已实现并逐步优化与功率预测、功率控制系统(AGC/AVC)、一次调频、快速调压等系统的链接。2023年公司共完成6 个百兆瓦时以上储能项目的调试及并网运行。同时,针对峰谷价差波动增大等趋势,公司开发了工商业储能智慧解决方案“储能云管家”来贴合工商业储能用户的实际需求,开展储能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服务。
虚拟电厂:通过控股子公司国能日新智慧能源作为公司参与虚拟电厂运营业务的市场主体。公司已获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浙江、江苏、华北省份电网的聚合商准入资格,湖北、山东等省份目前也处于调试、测试阶段。公司目前签约的可控负荷资源类型主要包括工业负荷(如水泥、化工、钢铁、煤矿等)、电采暖、中央空调、电动汽车充电桩等。
公司虚拟电厂运营模式示意图

(转自:渤海证券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