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新天地 拥抱新生活
转自:贵州日报
“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顾着家。”这是居住在兴义市洒金街道南兴社区新市民绣娘们的一句顺口溜,也是苏仲美目前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社区成立了绣娘合作社,我成了合作社里的一名绣娘,每月工资有3000多元呢。这一切,都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提起现在的幸福生活,苏仲美脸上挂满了笑容。
黔西南州是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城镇化安置规模最大的市(州)。近年来,为确保全州33.85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黔西南州始终坚持党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建设为契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战斗力、向心力,全方位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新市民搬出新天地、过上新生活、拥抱新梦想。
强化基层基础 增强社区党组织组织力
“多少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哪能想到老了还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家住兴义市洒金街道栗坪社区的杨明凤老人不住地感叹,“周围邻居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儿女都陪在身边,家门口就能就业,孙子孙女读书也方便,住在这儿很满意。”
漂亮的楼房,便利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家门口就有学校、工厂和医院……杨明凤一家和乡亲们在这里生活得温暖又踏实。
兴义市洒金街道是黔西南州最大的跨区域搬迁安置点,也是黔西南州最先设立新市民街道办事处的搬迁安置点,主要承接普安县、晴隆县、望谟县以及兴义市19个乡镇(街道)的搬迁群众。
按照“哪里有搬迁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要求,黔西南州新建15个新市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77个社区居委会,设立党总支21个、党支部102个,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同时,不断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为纽带、经济组织为支撑的基层组织体系,并且积极整合街道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责,统筹推动各类服务窗口下移,全覆盖建立77个党群服务中心,有效构建“15分钟服务圈”,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快速反应、精准落实、服务群众能力,黔西南州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管理机制,划分网格446个,推动党建、政法、城市创建等实现“多网合一”。同时,积极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联动体系,以及“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治理机制,建立368个党小组,动员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小组长和党员干部等担任网格员,持续扩大网格党小组覆盖面,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强化队伍建设 增强社区党组织战斗力
“社区党员‘积分制’,为我们搭建了平台,整合了力量,有效激发了干事热情,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说起社区的党员积分制管理,贞丰县丰茂街道珉城社区老党员黄仕和连连称赞。
近年来,黔西南州坚持“机构不撤、队伍不散、力量只增不减”的要求,着力建强“三支队伍”,全面增强社区党组织战斗力,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生活安心、舒心、放心。
建强党政队伍。选优配强新市民街道党政正职,将敢担当善作为、工作表现突出、善于抓基层治理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党政班子。通过选派、调配、招录聘用等方式,不断调整充实新市民社区干部队伍。
建强社区队伍。注重从迁出地原村“两委”班子成员、年轻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中推选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业主委员会成员、居民小组负责人,77个新市民社区“两委”配齐配强“两委”干部210名,支书、主任“一肩挑”比例达100%。
建强帮扶队伍。从州县选派77名第一书记、267名干部、107名专职党务干部常驻社区,为新市民社区注入力量;强化州级领导联系县(市)、县级领导联系街道、街道主要领导包片区、其他班子成员包保社区工作制度,推动1.75万名迁出地、迁入地、上级部门领导干部与新市民结亲结对包保;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覆盖广泛的工作格局。
强化社区服务 增强社区党组织向心力
在晴隆县建隆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搬迁群众吴兴龙正手持电焊设备焊接摩托车架。
“以前到处干零活,收入不稳定,搬迁到新社区后,终于可以稳定下来,不用再东奔西跑了。”有了稳定的工作,住上了新房子,吴兴龙格外高兴。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安居乐业,黔西南州坚持党建引领,以发展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为载体,在全州36个新市民居住区抓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兴仁市薏仁小镇、安龙县蘑菇小镇、贞丰县糯食小镇、普安县茶源小镇等配套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提供就业岗位。深入开展“以岗定培、以岗促培”就业培训,通过东西部协作、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专场招聘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有效实现新市民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有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同时,实施“四险一金”(农调扶贫险、新市民就业险、新市民安居险、巩固脱贫成色险、农民扶助金)机制,充分用好基本公共服务数据监测与预警管理大数据平台,切实织密筑牢防贫网底;全面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制定13个高质量推进措施和住房、教育、医疗全面配套等36项地方标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此外,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黔西南州不断推动新市民社区制定和落实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健全完善安置区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协商议事、居务监督等制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和关注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或公益事项等社区协商实践;全面推广“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治理模式,推行金色创业卡、绿色就业卡、黄色爱心卡、蓝色务工卡、红色党员卡“五色管理”模式和市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纪委督单、平台晒单、群众评单“六单”机制,不断提高社区治理水平,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