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就新天地 - 环球原创

http://ddx.gubit.cn  2023-08-24 16:02  新天地(301277)公司分析

转自:环球人物网

  居住在成都市武侯区华兴街道南桥社区的马静打开了临街的窗户,“一片绿色”跃入眼帘——坡地公园,生机盎然。在这块绿色的土地下,蕴含着的不仅是富饶的土壤,更是城市空间的延伸,以及环保新模式的探索。“原来在这里的垃圾站搬到了地底下,现在没有声音和气味啦。”南桥社区居民马静笑着说道。

成都武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的地下空间。

  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超级垃圾中转工厂”在地下应运而生。武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是中国第一座日处理2000吨全地埋垃圾压缩转运中心,地下是垃圾处理工厂,地上是城市公园,环境的循环再生,空间的延伸利用,让成都这座“新一线”城市增添了绿色信心。

  让垃圾转运作业的声音、气味从地面上“消失”,坡地公园下,新的垃圾转运方式也将开启新的生活。“在新站修建前,日处理能力800吨的垃圾站早已超负荷运转,承担着近2倍的垃圾处理量,垃圾收集车一天有300车次,如流水般运转,依然力不从心。”南桥垃圾压缩站中转站工作人员说道。

  如何解决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垃圾中转问题,中国五冶集团建设团队从“地下”探索出绿色答案,筑就一片新天地

  然而,地下垃圾转运对于结构柱和结构梁有着特殊的要求——如果增加结构柱的数量,会压缩转运中心的使用空间,导致原本就是大吨位的垃圾车频繁转弯,既不方便,也会降低运输效率;如果不增加或者减少结构柱,就意味着结构梁的跨度很大,要让大跨度的结构梁承受住巨大的压力,结构梁就要做粗壮。自重较大不仅易产生破裂,还影响了地下空间的净空高度,对车辆的高度有了限制,降低了空间利用效果。

  面临高承载、大跨度的技术挑战,身经百战的建设者给出优化的解决办法。“经过思考和印证,我们将建桥的预应力梁技术运用到地下垃圾转运中心。”项目负责人彭俊说道。这个技术相当于在结构梁的内部,加上适当数量的钢绞线,以此来提高结构梁的承受能力,“因为加了钢绞线,结构梁的承重能力大幅提升,梁的面积可以相应减少,自重也会降低一些。”把预应力锚索穿进混凝土浇筑的结构梁里,简单地说,就是给混凝土梁构建了筋骨、拉伸了筋络,使其承载力具备了“鲤鱼打挺”般的韧度,这样一来,梁“变强”的同时成功“瘦身”,保证空间的高度。此外,不同于一般的停车场,投用后,此垃圾站日处理量达2000吨,每天有超过150车次、每辆重30吨的垃圾转运车“马不停蹄”地来回碾压,项目团队研发形成了地下大跨度工业空间超强承载施工技术,夯实工程品质,提升转运效率。

  2023年6月,工作20多年的老垃圾站正式“退役”,新站的投用大大缓解了武侯区垃圾转运的压力。投入使用的上下双层空间,每天可承载超过400车次、20至30吨的垃圾收集与转运车来回行驶。仅6月3日一天,武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垃圾中转站进站总量达1129吨,各街道环卫公司进站94车次。当前,武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项目正稳定运行,为即将迎来的夏季峰值做足准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更多五冶工程身上得到体现,勾勒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盎然生机。

上海上汽临港基地5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

成都沱江保护再生水厂建造于地下,地上是公园。

河北张家口风电工程。

  在位于武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20公里外的高新西区,半地埋式的污水处理厂即将完工,既节省土地,又服务民生。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全州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站玛果梁子风电项目正在海拔3100米到3400米的山脊上建设,未来它将绿色电力输送川西地区电网,实现“电从风中来”。而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东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中,五冶技术团队有效解决矿山地质环境及植被地貌受损难题,为该地区恢复耕地和植树造林作出贡献,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五冶还自主研发了工地智慧防尘“天幕”,为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增添“利器”。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五冶筑就新天地的步伐不息不止,无论水、能、砂、城,五冶都将持续探索,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