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天地这个火爆集市遇难题?“组团式”服务为企业解忧
转自:上观新闻
上海新天地作为上海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汇聚了较多高品质楼宇及优质外资企业。为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促进新天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淮海中路街道聚焦“服务包”制度落实中发现的企业痛点难点,联合新天地管理办等部门,升级优化《黄浦区新天地地区综合管理办法》,新修订版已于今年4月正式施行。
街道在常态化走访企业派送“服务包”过程中,关注重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求,充分依托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以“组团式”为企业解难题。
以辖区重点企业瑞安新天地为例,为充分激发商圈消费潜力,该企业计划在新天地时尚二期沿街每月举办一场集市活动,然而在筹备过程中企业发现原先的申报审批流程较为繁琐,按照原有规定流程,每场活动举办前需向多个部门提交备案审批材料。因提交备案审批材料存在先后顺序及每场活动备案需提前在网上公示一个月,流程复杂、备案时间长。由于集市内运营商铺数量较为固定,更换频次较低,因此企业在走访时向服务管家提出诉求:申办集市向相关部门按月提交的备案材料重复内容较多,额外增加了企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可否简化流程。

为切实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淮海中路街道服务管家在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后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定期召开的企业座谈会搭建平台,邀请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出席,现场解答企业疑问,提供政策指导。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决定对集市备案审批流程以及频率进行改革创新。在街道与多个区级部门“组团式”服务下,经过多次沟通协调争取到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最终将集市向部分部门的申报审批频次减少为一年一次,大大减轻了企业屡次报备带来的负担。

在后续走访企业过程中,淮海中路街道服务管家发现辖区其他商务楼宇同样计划举办集市活动,在相关市集的备案中,街道服务管家牵头协调采取同样的一体化备案模式,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周期,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快速地开展集市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商圈的消费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街道还加强了对集市活动的监管和服务,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通过定期检查集市摊位、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措施,有效提升了集市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赢得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赞誉。

街道方面介绍,本次《管理办法》聚焦“服务包”企业诉求,在制定内容、制定过程、参与制定人群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
比如,《管理办法》充分考虑《关于推动上海市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五方面20项重点任务,首度引入“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等条例,进一步聚焦贸易促进和贸易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商贸门户。
又如,《管理办法》立足企业感受,支持企业有序参与文件方案制定,淮海中路街道听取业主、商铺、企业等相关单位的意见与心声,有针对性地解决新天地地区仍存在的吊模斩客、高音喇叭揽客等市场行为,帮助辖区内企业纾困解难。
自《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淮海中路街道始终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商户高效入驻、健康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街道针对限额小型工程办事流程进行了深入优化,将传统的“后置备案”模式转变为“前置服务”模式。通过服务在前、指导在前、普法提醒在前,最大限度地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为企业提供要件最精、环节最简、时限最短的政务服务。此举不仅切实提升了街道的政务服务水平,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

未来,淮海中路街道将多措并举促进“服务包”工作提质增效,持续深化企业走访工作,密切关注企业的需求和反馈,加强与各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政策创新和资源整合,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让企业更多的点上诉求转化为面上政策升级的助推器,让企业在黄浦舒心发展、安心经营、信心投资、贴心服务、省心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