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转企”转出发展新天地
转自:廊坊日报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规模庞大、活力澎湃的经营主体。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行“个转企”试点工作,按照“申请自愿、积极引导、依法规范”的原则,鼓励、引导、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通过推出一系列硬招实招新招,解决个体工商户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支持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个转企”不仅让无数“小老板”变身“企业主”,更激发了市场新活力,转出了发展新天地。
小餐馆、蔬果店、咖啡馆……个体工商户作为市场的“神经末梢”,一头连着“人间烟火”,一头连着百姓生计,在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始终将个体工商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其发展保驾护航。开展“个转企”试点工作,是《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确定的创新性规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决策部署的切实举措,是提升我市经营主体活力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个转企”不仅是个体工商户“名”的更改,更是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将为经营主体带来更多“实”的变化。身份一转天地宽。“个转企”后的企业,能够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抗风险能力、便利融资、吸引投资,有效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在符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可最大限度保留原名称中的字号和行业特点,维护发展的延续性。因此,对于有志向、有能力将企业做大做强的企业家来说,“个转企”是必由之路,迈出这一步,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好的政策措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行动和效果检验出来的。这段时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帮扶,在登记注册、行政许可、政策扶持、权益保护等方面,探索更加便捷的路径和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推动“个转企”工作初有成效,其中,一些经验做法值得肯定。首先,在“转前”,我市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品提升,筛选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个体工商户,分类分型建立“个转企”培育库,对入库个体工商户进行重点指导、提供跟踪服务、实行动态调整。通过宣传动员、耐心引导、精心培育,个体工商户增强了转型升级的意愿,打消了“不敢转”“不愿转”等顾虑。其次,在“转中”,我市构建统一规范流程,精简申报材料,压减审批时限,优化登记审批服务,实现“个转企”登记“一套材料、一日办结”。这些举措彰显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态度、服务的温度,帮助个体工商户无感转型、无忧升级,直通企业化发展的新天地。最后,在“转后”,我市强化转企跟踪保障,要求各地积极探索,为转型企业开展法律、政策、信息、用工、技术、管理、融资等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成长的烦恼”。一个个“暖心大礼包”彰显了我市“扶上马、送一程”的责任和担当,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好风凭借力,发展正当时。个体工商户是企业的摇篮,更是创业创新的大舞台。加大力度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持续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全市上下必须开展好“个转企”试点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规划引导、全程服务、精准服务上下功夫,实现个体工商户零顾虑转型、零障碍审批、零负担过渡。同时,鼓励各地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推广和复制新的改革举措,加速改革进程,推动“个转企”审批模式开花结果。下一步,我们要夯实组织保障,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工作举措,明确登记操作流程,用好“五干”工作法和“四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高标准做好各项工作。要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对“个转企”试点政策的解读,提高经营主体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努力营造良好试点氛围,积极引导申请人进行场景化套餐式办理,注意收集申请人对试点的感受及意见建议,提升深化试点工作的针对性。要强化业务协同,把握重点事项、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建立健全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优化服务效能,探索“个转企”数据资源跨部门共享应用,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让个体工商户走得稳、行得远、做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