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创新引领 打开经济治理新天地

查股网  2024-11-05 15:10  新天地(301277)个股分析

谈慧娟 冯钰平

  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科学方法,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在经济治理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强化思想指引、协同多元主体、畅通连接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在超越效率理性、单线管理、松散联结、碎片治理的同时,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的协同性、高效性提升。

  夯实经济治理的思想基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首要是厚植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推动经济治理超越传统效率理性,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群众更好更优的生活品质。坚持问需于民,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问出民生之痛。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把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清单、隐患清单转化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下大力气、花实功夫解决民生的难点痛点,实现为民所谋和人民需求的“同频共振”。坚持问计于民,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不妨俯下身、迈开腿,多听取“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民意民策,将分散的智慧集中起来,找到问题的解决之法。坚持问效于民,不当“记录员”“二传手”,而是拿出“迎上去”的姿态、“善吃苦”的毅力,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接受不接受作为工作标尺、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追求,重固本、抓强基,问出担当之力。人民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评价者,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各项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让基层评判、群众打分,从老百姓的口碑中评定改革的成效,从老百姓的感受中衡量改革的成败。

  健全主体协同的多元结构。党作为经济治理的领导主体,依托党政结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政党—市场—政府”多主体协同共治,不断增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其一,要充分发挥党总揽经济全局、协调各方力量的作用。党作为治国理政的政治舵手,要从战略层面谋划经济,基于整体视野把握经济治理的宏观方向。锚定总体经济工作目标、政策取向、重点任务,“稳中求进”坚持高质量发展,“抓大放小”处理主要矛盾,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对总体经济治理目标进行系统部署、落实,从决策、执行、监督、评价各个环节整合各方力量。其二,更好地发挥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解除限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制度桎梏,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使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更加有效地运转。破除市场割裂与地方保护主义,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其三,用好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型,持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完善高效协同的监管体系,加快数字化政府转型速度。坚决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发展。

  完善系统高效的连接机制。以制度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经济治理的政治领导机制、思想引领机制、组织动员机制,更好地连接经济主体。从政治领导机制来看,党通过方向把控、总体谋划、重点规划,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方向和路线,要进一步健全灵活分析经济大势、相机判断发展方向、动态调整发展战略的工作机制。提高各级组织政治判断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巩固和发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与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从思想引领机制来看,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经济工作的指引,完善理论学习的工作机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新发展理念,在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层面持续深化改革,力争在提升创新能力、助力平衡发展、美化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推动共享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从组织动员机制来看,贯通“横向+纵向”的经济治理架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横向维度,健全党委集体决策机制、重大决策表决机制,更好地汇聚同一层级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集体智慧。在纵向维度,完善中央与地方的权责职能划分机制,健全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机制,推动实现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

  提升经济治理的整体效能。坚持依规治理、依法治理,跳脱碎片化治理、运动式治理的窠臼,以法治规范的治理方式处理经济事务。一方面,健全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体系。以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体系为支点,以党政统合机制为接榫,不断提炼总结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成功经验、有效做法,形成一整套系统完备、科学有效、运行有序、发展有为的规则程序,以确定性的制度安排应对经济领域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实现战略引领、价值指引、要素整合、组织动员层面的治理效能整体提升。另一方面,以法治化为抓手夯实经济治理效能提升的内在理路。法治经济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鲜明特征,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法律体系,让多方市场主体代表能广泛真实地表达立法诉求、参与立法过程、平衡立法利益。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实现严格公正司法,努力让经济社会主体在司法判决、执法决定中感受到更真实、更有温度、更有力量的公平正义。以高质量立法夯实制度基础,以规范文明执法强化法治保障,以严格公正司法提升司法服务,以全民尊法守法形成良好法治氛围,进而为经济治理效能的整体提升提供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