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旗科技王桂杰:“进窄门”是创业路径,“走远路”是生存哲学

查股网  2025-01-03 14:49  荣旗科技(301360)个股分析

产 哥 说:

2015年,三位技术出身、供职于顶级工业大厂的创始人,在苏州成立“荣旗科技”。决定立足工业质检这条“小赛道”,去拓展智能制造的“大生意”。

然而,即便是在这条仅有9.5亿美元的细分赛道,竞争者依然林立,市场“铁板一块”,鲜有人看好荣旗科技的创业方向。

回看荣旗科技最初的表现,也是四处碰壁、灰头土脸,只能捡代工厂的“边角料”单子勉强糊口,发展壮大似乎遥遥无期,对于外界的杂音,更是无力回击。

时间最终穿透了质疑。荣旗科技在2023年成功登陆深交所,在创业板上市。一路走来,荣旗科技以技术立身,在“边角料”里训练硬技术,搭上国际3C厂商快车,请来腾讯这一顶级AI帮手,最终成为行业领跑者,扬帆出海远征北美、越南。

将近10年,荣旗科技如何能做3C、互联网、新能源巨头们的“大生意”?面对内卷,如何长久保持技术领先性,又如何与压力共存?智能制造行至中场,产业互联网生态各方如何定义自己的新角色?

我们与荣旗科技CFO、董秘王桂杰深度交流,试图在荣旗科技一次次的选择中,探寻这家企业的创业发展哲学。

作者:大川

编辑:石头

“去攻克别人做不了的项目”

提问:工业质检是一条“专而精”的赛道,荣旗科技如何做到后来居上?

王桂杰:2015年公司刚创业时,三位创始人选择了一个竞争相对较少但技术含量高的领域,是出于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创始人都曾在顶尖工业公司从事研发工作,他们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巨大潜力。这条路虽窄,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健。

刚开始,荣旗只能承接代工厂小单。这些项目虽小技术难度却很高。我们知道,只有啃别人不愿啃的“硬骨头”,才能在市场上打出自己的名声。当时,行业面临检测圆角密封胶条的难题,我们投入资源集中攻关,最终拿下了这个订单,这帮助我们叩开了国际头部3C厂商的供应链大门。

2017年无线充电模组检测项目成为我们技术突破的重要节点。我们获得了这家3C厂商的打样机会。竞争异常激烈,我们的对手是两家技术实力雄厚的老牌企业,但我们团队凭借更优的效果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独家合作供应商。也是这个项目,让我们正式进入了全球最顶级的3C厂商供应链,这对荣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荣旗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提问:这个时间节点适逢深度学习等AI技术普及,荣旗科技如何拥抱新浪潮?

王桂杰:回顾我们的技术发展路径,有这样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2018年我们专注于尺寸检测;2019年开始拓展到局部外观缺陷检测;同年,我们首次引入AI算法,开始布局全外观检测。

每一步背后都伴随着巨大的挑战。2019年,质检市场需求大增,许多新兴的AOI(自动光学检测)厂商涌现,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尽管我们在早期凭借与头部手机厂商的合作占据一定优势,但面对客户日益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日益多元的竞争对手,我们必须加快技术迭代。

2020年后,手机厂商的检测标准不断提升,客户期望实现全外观检测,这对算法、硬件和数据标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投入大量资源专注于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算法和实时数据标注优化。初期虽遇到不少困难,但我们凭借自身努力与某新能源项目的契机,与腾讯结缘并展开了深入合作。

“AI+硬件=技术的跨跃性进步”

提问:工业AI质检要到相当高的识别率才有落地意义和商业价值,荣旗是如何保证这一点?

王桂杰:2021年,AI技术蓬勃发展。那时,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希望用AI取代传统人工目检环节,而我们在外观检测设备的研发上已有一定积累,这让双方一拍即合。

那是一个裸电芯全外观检测的项目,挑战性极高。我们与腾讯云、腾讯优图实验室组成联合团队,攻克算法和硬件结合的难题。从最初的模型训练到样机测试,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优化。最终,耗时8个月,我们成功交付了第一台样机。

这次合作不仅确立了荣旗在新能源行业AI质检的领先地位,也让我们认识到技术协同的力量。腾讯提供了顶尖的AI算法支持,而我们则专注于设备的整体解决方案与核心成像技术的攻关。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实现了技术的跨越性进步。今天,这一领域每年为我们贡献近1亿元的营收,也成为荣旗的重要增长引擎。

提问:荣旗与腾讯初次接触到现在将近4年,你认为这种合作是“可持续”的吗?

王桂杰:荣旗科技与腾讯的合作,更像是一种互补,腾讯云具有很强的算法能力,荣旗科技则拥有深厚的智能装备的整体解决方案与成像能力,双方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把解决业务场景的能力最大化。

不过之前在具体项目中,双方扮演的角色有过变化,之前腾讯是总集,荣旗在后方。但是项目交付的过程中,实际上行业know-how、解决方案等大部分都需要由荣旗科技负责。此外,包括与客户的沟通、项目交付的经验等,荣旗科技也要比腾讯更有优势。所以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更应该站在前面的是荣旗科技。

腾讯主动调整,从总集角色转变为被集成方,腾讯云生态团队端到端提供保障,让荣旗可以有更多的施展空间。腾讯也可以更聚焦于算法技术,帮助我们提高质检的准确率。比如无线充电模组检测,腾讯优图实验室参与进来之后,可以把准确率做到98%以上,现在已可以满足客户量产指标99%以上。因此最近还拿了2024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进则退,与压力共存”

提问:这几年“出海”是个大命题,但工业质检出海和我们传统认识的实体产业或互联网平台出海有所差异,荣旗科技是如何海外布局的?

王桂杰:出海是我们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开拓新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客户的全球化布局也推动我们顺势进入国际市场。

目前,我们的出海战略聚焦于两大区域:美国与越南。美国市场是主动布局的结果。2018年,我们在美国设立实验室,凭借对客户研发阶段的深度参与,逐步赢得了客户信任。同时在2022年,结合主要3C客户的生产布局,我们也开始在越南开展业务。

当然,挑战也不少。尤其是在越南,由于本地化管理的难度,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文化和法律环境。当项目遇到算法相关的难题,腾讯云迅速介入,及时提供了技术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关键问题。面对客户,特别是头部3C厂商紧迫的项目交付期限,腾讯展现了卓越的时效性。不仅增强了我们的技术实力,也让团队在面对海外市场时更加从容。

提问:产业界也认为,出海不是“万能药”,荣旗怎么看未来的市场变化,以及如何应对挑战?

王桂杰:我们整体依然处于一个温和增长的环境,客户的需求稳中有升,前几年我们保持30%-40%的复合增长率,今年和明年,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也会在加大技术投入的同时,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当然,明年在增长之外,我们也考量通过并购,实现跨技术领域或行业领域,用“第二条腿”来走路。利用上市融资平台、走并购路线,加入更多的成熟团队,让我们去更广阔的市场上,实现更高速的成长。心态上保持不进则退,与压力共存。

(转自:产业互联网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