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三位“首席”上任,能否挽救危局?

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深化、金融监管日趋严格的行业背景下,银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艰难转型。作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代表之一,华夏银行近期却陷入了业绩下滑、合规承压与管理层动荡的多重困境。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叠加近亿元大额罚单落地,即便三位“首席”高管集中上任,市场对其能否稳住经营底盘、摆脱发展困局仍充满疑虑。
管理层调整往往被视为企业突破困境的重要信号,但华夏银行此次集中任命首席运营官、首席风险官、首席财务官的举措,更像是在经营压力下的被动应对。从三位新任高管的履历来看,刘小莉虽有华夏银行多个核心部门任职经验,但其此前担任首席风险官期间,银行并未有效规避合规风险;方宜来自同业机构,缺乏华夏银行内部完整业务链条的深耕经历;刘越虽长期负责财务相关工作,但面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其能否扭转营收下滑态势仍存变数。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管理层调整发生在银行经营数据持续恶化的关键节点。2025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营业收入同比降幅接近9%,归母净利润也出现近3%的下滑,这一业绩表现不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也与其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稳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该行管理层将营收下滑归咎于债市波动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但核心盈利能力的薄弱却难以掩盖。数据显示,其利息净收入虽号称“基本稳定”,但1.55%的净息差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下游水平,反映出资产端收益能力的不足。
投资业务的大幅波动更暴露了华夏银行经营策略的短板。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上年同期的33.26亿元骤变为-45.05亿元,正负之间相差近80亿元,直接拖累了整体营收表现。这一现象表明,该行在投资组合管理、市场风险对冲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未能有效应对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46.94亿元的规模,也反映出其中间业务发展滞后,收入结构单一的问题依然突出,抗风险能力薄弱。
在业绩承压的同时,华夏银行的成本控制也陷入“两难境地”。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通过缩减业务及管理费等方式,使总营业支出同比下降12.03%,试图以此维持利润水平。但这种“节流”式的成本管控难以持续,过度压缩费用可能会影响业务拓展、技术升级和人才储备,长期来看将损害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更为严峻的是,该行资产规模增长乏力,贷款总额同比仅增长2.93%,远低于存款总额8.72%的增速,资金运用效率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合规风险的集中爆发成为压在华夏银行身上的又一座大山。2025年9月,该行因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问题,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处以8725万元的大额罚款,相关责任人员也受到相应处罚。仅时隔两天,其旗下华夏理财又因投资运作不规范、系统管控不到位等问题被罚1200万元,短短一周内累计罚款金额高达9925万元,创下该行近年来监管处罚的新高。
一系列罚单背后,是华夏银行内控体系的严重缺失。监管部门指出的“金融数据统计不实”“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问题,反映出该行在基础管理、流程管控等方面存在重大漏洞。合规是银行业的生命线,而华夏银行在这一核心领域的失守,不仅损害了其市场声誉,更可能影响客户信任和业务拓展。尽管该行声称已“迅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但过往案例表明,内控体系的完善非一日之功,短期内难以彻底扭转合规管理薄弱的局面。
新管理层上任后,面临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外部来看,利率下行压力持续,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优质资产稀缺导致盈利空间不断收窄;内部而言,业绩增长动力不足、收入结构单一、合规风险隐患未除、成本管控空间有限等问题相互交织,形成了难以破解的发展困局。三位“首席”虽各自分管运营、风险、财务等核心领域,但如何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尚无明确的改革蓝图。
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银行的稳健经营依赖于长期积累的管理能力、风险控制水平和客户基础,而非单纯的管理层变动。华夏银行此次高管调整,若不能伴随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业务结构优化和内控体系完善,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其经营困境。市场更担心的是,在业绩压力下,该行可能会采取激进的经营策略,进一步放大风险隐患。
对于华夏银行而言,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并非追求规模扩张,而是守住合规底线、夯实经营基础。这需要新管理层拿出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从优化业务结构入手,减少对波动较大的投资业务依赖,加大中间业务和优质信贷投放力度;同时,要以监管处罚为契机,全面梳理内控流程,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杜绝合规风险再次爆发;在成本管控方面,应摒弃简单的费用压缩模式,通过流程优化、技术升级提升运营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这些改革举措的落地面临诸多挑战。业务结构调整需要长期投入,短期内难以见效;内控体系完善需要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可能遭遇内部阻力;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间业务和优质信贷资源的获取难度不小。三位“首席”能否顶住压力、推动改革,不仅考验其专业能力,更考验其执行力和改革魄力。
资本市场对华夏银行的表现已给出明确反馈,其股价近期持续低迷,估值处于股份制银行低位。投资者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业绩下滑、合规危机、管理层变动等多重负面因素叠加,使该行的投资价值大打折扣。若新管理层不能在短期内拿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改善经营业绩、修复市场信心,华夏银行可能会在行业转型的浪潮中进一步掉队。
总而言之,华夏银行当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三重困局交织下,新“首席”团队的上任只是破解难题的第一步。能否守住合规底线、扭转业绩下滑态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该行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将成为检验银行业转型成效的重要案例。市场拭目以待的同时,更多的是担忧与疑虑,华夏银行要想托住经营底盘,需要的是实打实的业绩改善和制度完善,而非仅仅依靠管理层的变动带来的短期预期。未来之路,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