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步入“持续增长期” 资产质量改善、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
作者:李青松
截至11月7日收盘,民生银行(600016.SH)在最近一周的涨幅高达6%,位居42家银行业上市公司之首。二级市场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金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所持的态度。那么,市场看好民生银行的逻辑何在?或许从该行的财报中可以一探究竟。
前三季度净利润降幅收窄
资产端和负债端均取得良好增长表现
今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63.04亿元,同比下降2.11%;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335.77亿元,同比下降0.6%。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非利息收入一直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非利息净收入290.96亿元,同比增长19.08亿元。此外,民生银行在机构业务、交易银行和投资银行方面也取得了稳步发展。
截至三季度末,在资产端,民生银行的资产总额为75,220.7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67%。其中,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贷款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在负债端,民生银行的负债总额为68,877.0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3.69%。吸收的存款总额为42,264.0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5.83%,其中个人存款为11,824.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5.86%,在吸收存款总额中占比较上年末提升了2.43个百分点。
机构专业人士表示,从民生银行的经营数据来看,尽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这一积极趋势,或意味着该行历史包袱处置接近尾声。而非利息收入的稳健增长是民生银行营收边际改善的重要标志。一方面,非利息收入可以促进业务的创新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低息差”的大环境下,非利息收入可以帮助银行降低对利息收入的依赖,提升盈利能力和业务稳定性。在资产端,特别是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贷款保持较快增长,这显示了民生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在负债端,个人存款大幅增长表明民生银行通过加强客群综合开发、完善产品服务,不仅提高了存款占比,还提升了个人存款占比,这有助于降低负债风险和提高负债结构的稳健性。总体而言,民生银行在资产和负债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增长表现,展现出了稳健的经营状况和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进展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三季度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总额680.1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3.72亿元;不良贷款率1.55%,比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9.21%,比上年末上升6.7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32%,比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不良贷款率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双降”,拨备覆盖率逐步提升,资产质量继续稳固向好。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民生银行较早认识到其对于优化银行业运营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创新业务模式以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于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之中。在该行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的统筹管理下,民生银行不仅推动了科技规划和数据战略的落地,还建立了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在建设生态银行和智慧银行方面,民生银行通过强化数据增信场景应用和综合金融服务的完善,为供应链金融生态、中小微企业生态和政务生态等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了更智能、便捷的金融服务。此外,在提升全行数字化转型基座渠道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方面民生银行也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得到了更多客户认可。截至三季度末,民生银行零售线上平台用户数11,168.3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82%;对公线上平台用户数351.1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13%。民生银行在资产质量管理和数字化转型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进一步提升了其在银行业的竞争力。
回顾民生银行的发展史,可以看到,近几年该行面临了一些挑战。然而,经过一段“阵痛期”的历练,民生银行正逐渐走出低谷。如今,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已经显著改善,盈利能力也正迎来拐点。2023年是民生银行五年发展规划中“持续增长期”的承前启后之年。通过该行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民生银行或已成功兑现了2023年步入增长期的承诺。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监管部门多次表示商业银行需保持合理的净息差水平。此外,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融资需求有望持续修复。基于以上因素,商业银行净息差触底反弹的可能性较大。资产质量状况的显著改善,叠加“净息差”触底,民生银行或将在未来展现更大的发展潜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