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青春熔铸新质生产力

查股网  2025-02-26 15:44  日照港(600017)个股分析

日照港:青春熔铸新质生产力

文—葛梦磊 卢潇洁

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港口日照港时指出:“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投产运营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自主研发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先后10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获评全国首个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山东港口日照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驱动,蹚出了一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敢教日月换新天

在港口行业有句俗话,港口大不大,就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就看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是世界强港孜孜以求的“大国重器”。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欣欣向荣,放眼国内外,几乎都是整体新建,动辄数十亿元的“天价”投入,让不少港口望而却步。是咬牙投入,还是直接放弃,成为了两难的选择。

2018年,青年团队中最年长的“80后”徐冠男,顶着质疑与压力,选择了第三种可能——将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但这谈何容易?面对国外技术封锁,这群平均年龄只有30.4岁的年轻人,矢志杀出一条自主创新的血路来。负责基建的马波瘦了30多斤,头发白得“时髦”了不少;负责设备调试的“站神”王浩,褪去名牌大学优秀毕业生的光环,整天蹲在调试现场,一天的手机通话记录多达200余条,还笑说“黑色的皮肤是我亮丽的青春奋斗底色”;负责设备优化的钱永波,“连做梦都是什么设备落轨了的梦话”……

山东港口日照港IT“领客”创新团队山东港口日照港IT“领客”创新团队

从自动化轨道吊、远控岸桥、无人集卡等设备本身的技术方案设计、优化,到网络通信架构的研究、5G基站建设、后台系统的自主开发,再到与码头作业流程的对接测试,上百个关键点的突破,600余项清单问题的逐一解决,他们硬是一次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仅用10个月,这支年轻的团队就让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散杂货码头,摇身一变成为全球首座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宝剑锋从磨砺出

2024年5月22日下午,作为项目参与者,徐冠男站在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亲耳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日照港“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的经验给予肯定,那一刻他饱含热泪,也坚定了信念: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青年人就要当尖兵、打头阵!

集装箱自动化堆场的成功,让团队成员们更加坚定地认识到,自主创新才有“弯道超车”的可能。在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投产前夕,无人集卡如何“去安全员”一度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无人集卡面临码头环境不固定、作业工况多变等因素,实现自动化的难度很高,属于“卡脖子”技术、世界级难题,在当时还未有规模化落地的先例。

码头符合测试条件后,一次次测试都不尽如人意。团队每个人都深知,码头建设到了这个阶段,没有退路。团队里,每个人浑身都透着这么一股闯劲儿。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性,他们在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下,在60米高空的岸桥检测采集相关数据。徐冠男和团队长期驻扎在码头现场找问题、想办法、出方案,先后解决了200余个无人集卡及自动化码头运行问题,最终突破了5G远程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难关和“安全员下车”这一世界级难题,实现了无人驾驶在港口行业首次落地运营和无人化安全高效运行。

4个月时间,这支年轻团队以6项国产化、业界首创的创新成功实践,打破了主流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多采用垂直布局的模式,综合成本降低70%,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传统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造升级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样本”。更加可贵的是,他们首次成功将北斗+5G、国产码头操作系统应用到全自动化集装箱作业全过程,打破了国际自动化码头技术垄断。

不破楼兰终不还

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投产运营以后,随着吞吐量的快速增长,亟须上线一套全新的生产操作系统来支撑码头高效运行。2023年1月,日照港与兄弟单位组成了青年创新研发团队,开启了融合攻坚之旅。

“系统不切换成功,我们就不回去了。”这支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研发团队,从项目启动那天起,会议室的灯就没在晚上10点前熄灭过,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大家满脑子想的都是这项业务流程怎么流转,或是那个错误怎么处理。为了节省时间,大家每天活动的区域成了办公室、现场两点一线,饿了就啃点面包,困了累了就趴一会。他们就这样并肩作战,一起度过了春节和元宵节。

2024年春节期间,系统研发进入最后调试阶段。“95后”姑娘刘晓玮是本次系统研发项目的核心骨干,为了确保系统如期上线,她和同事大年初二就返回了岗位,长期的高压以及劳累,令这位年轻的姑娘颈椎错位,疼痛难忍。但她深知项目进度一刻拖不得,不顾医生“要多休息”的嘱咐,她优化了一个又一个业务逻辑,完善了一项又一项系统功能,同事都说她,“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从来都停不下来”。

2024年3月26日凌晨2点,日照港科技大楼灯火通明,青年研发团队的小伙伴们都聚集在一起,随着“系统正式启动切换”的指令,大家迅速投入战斗状态,切换步骤被一项一项完成,仅用40分钟就完成了数据迁移、3小时完成了整体切换,刷新了千万标箱级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升级切换用时最短纪录!会议厅内,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那一刻,定格了一幅幅步履坚定、自强不息、汗水闪耀的奋斗影像,他们用“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勇气魄力留下了一幕幕平而不凡的港口科技创新工作“印记”。

科技强,国家强;青年强,民族兴。日照港的“后浪”们,正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不舍昼夜、拼命创新,展现出港口青年一代的奋斗、责任与梦想,为全力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贡献青春力量。

点击封面购买本期杂志

监制:陈章乐

终审:陈敏

审校:刘晓 刘博文

编辑:熊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