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资管FOF业务负责人魏星:投顾产业有望助力更多资金参与直接融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2023年8月12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和浦银理财联合主办、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特别支持、上海资产管理协会特别协办、21世纪资管研究院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承办的“2023 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虹口隆重举办。
中信证券资管FOF业务负责人魏星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投顾主题分论坛参与圆桌会议时表示,近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对国内投顾市场的良性发展,可谓恰逢其时。
“《征求意见稿》解决了当前投顾行业发展过程所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他指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重资产行业向科技成长等轻资产行业转变,就全球发展经验而言,支持高质量转型发展需要资本市场助力融资模式从间接融资往直接融资转变,以及债权融资向股权融资转变。目前国内资管行业规模达到逾130万亿元,但股票投资在资管行业的规模相对有限。公募基金规模突破27万亿,在股票投研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股票投资规模也只有6-7万亿元,未来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资管行业要跟上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需要资产配置结构也随之出现变化。
魏星认为,由于股票市场的高波动性,短期回报不确定,同时个人投资者投资基金交易相对频繁且不理性,影响了投资收益。这也不利于给资本市场形成长期稳定的的资金来源。于是出现了一个热门语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要解决这个挑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以基金组合的方式进行投资,通过基金投顾或FOF组合等模式,提升客户体验。
“目前,在金融行业降费、让利实体经济背景下,基金在降管理费、券商在降佣金,资管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的收入面临压力,作为中介机构,如何给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如何通过差异化能力的培育以提升长期竞争力,是行业需要思考的话题。在这个过程里,投资顾问业务或许是很好的抓手,它既能构筑较高的品牌与专业壁垒,又能与投资者产生较强的黏性。”他表示。无论是投顾业务更突出“买方属性”,还是基金投顾试点转向常规,行业需要《征求意见稿》这样的监管政策,驱动投顾行业从基金销售转向买方投顾,特别是组合化投资的转变,实现投资者、基金公司与投顾机构的三方共赢。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波动加大,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开始持续下降,似乎也给国内投顾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魏星对此表示,市场低迷,会在投资者的行为心理层面带来损失厌恶感,即投资者对规避投资损失看得比获得收益更重要,当市场出现下跌时,客户往往会大幅降低风险偏好,将财富转移到低风险资产类别。
“这恰恰突出中国需要发展投顾业务的必要性。有研究表明,在美国,目标日期基金(TDF)等综合解决方案面世前,投资者的资金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人集中配置到货币类产品,另一部分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则集中配置到权益类产品,但随着美国养老FOF和投顾市场持续发展,上述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他指出。目前中国也出现类似状况,一些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干脆不投资权益类产品,甚至只做存款,也有一些投资者风险偏好比较强,一直重仓权益类产品,但是,对大部分人而言,这种极端的投资比例都不是与真实需求和财务状况最匹配的配置状态,更多人需要适当均衡的资产配置。
“就这个意义而言,投顾业务的发展意义显得更加突出。一个投资者不该只因自己个人主观的、随市场涨跌变化的风险偏好而决定他的资金配置方向,而是需要专业客观分析其资金属性和使用场景决定它们的投向。但是,对非专业投资者而言分析和形成这种认知是有困难的,而这恰恰是投顾机构的价值所在,投资顾问通过认真分析投资者资金使用需求、财务状况等多方面信息,综合得出的客户画像,可以帮助客户根据资金使用场景分门别类制定投资组合方案,并辅以长期陪伴,帮助他逐步形成理性的投资习惯,从而一定程度解决投资者资金随着市场涨跌不断搬家的现象。”魏星直言。
(作者:陈植 编辑:周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