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三一重工25年半年财报

温志刚 特约记者
近20年工程机械从业经验;
曾担任多个品牌代理商及设备租赁公司营销总监、总经理;
对设备租赁业务有深刻的管理理念及丰富的实战经验。
395501137@qq.com
近日,三一重工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半年业绩表现亮眼!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45.34亿元,同增15.0%,而上年同期同比下降2.1%;归母净利润52.2亿元,同比大增46.0%,几乎接近了上年全年净利润的59.75亿元。
分季度看,二季度单季营收环比增长11.0%,同比增长37.8%,创下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最好的单季业绩,凸显出三一重工上半年业绩增长势头迅猛。
上半年经营业绩如此靓丽,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首先,受益于国内市场快速反弹。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挖掘机内销6.56万台,同比增长22.9%;汽车吊内销0.61万台,同比下降12.9%(上年同期同比下降52.0%);履带吊内销494台,同增近3.7%;压路机内销0.36万台,同增15.4%;摊铺机内销652台,同增41.4%;混凝土搅拌车销量1.26万辆,同增21.3%。
上半年,三一重工国内市场实现营收182.31亿元,同增20.0%,而上年同期则同比下降11.7%,反馈出各主要细分市场中,三一各类产品市占率均保持稳定或增长,更大程度享有了国内市场加速反弹的市场红利。
其次,继续深耕海外市场。
上半年,海外市场实现营收213.02亿元,同增11.7%,而上年同期增幅4.8%;其中,亚奥、美洲、欧洲、非洲市场均保持增长,尤其是非洲市场营收同比大增40.5%。
显然,三一重工半年业绩如此靓丽,主要受益于国内市场加速回暖与海外市场继续保持增长的“双驱动”!
第三,超强管理内控力与决策执行力 降本增效效果突出
上半年,四大费用54.9亿元,同比下降17.5%,费用率12.3%,较上年同期减少4.85PP,节省约11.67亿元。
其中,管理费用12.57亿元,同降4.05%,费用率2.86%,较上年同期减少0.56PP;研发费用21.62亿元,同降17.2%,费用率4.86%,较去年同期减少1.89PP;财务费用受汇兑损益影响,同比大降428.57%,仅为-8.57亿元,而去年同期2.6亿元。
2020年后,三一重工管理费用率不断攀升,由2020年的2.2%到2024年的3.82%,而上半年管理费用大幅压缩,反馈其扁平化战略转型及落地,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决策执行力。
可以说,三一重工上半年财报费用数据所表现出的管理内控力与决策执行力,不仅”笑傲“一众国产品牌,甚至可以比肩内控力同样超强的日本小松。
最后,超强的营销能力 细分市场深度拓展
二十多年来,三一的营销部门是行业内公认的“最具狼性”的团队。上半年,各类产品销量也再次印证了其超强的产品营销能力。
上半年,挖掘机销售174.97亿元,同增15.0%(2024年增幅9.9%),而上半年国内中大挖销量增幅9.7%,这意味着三一中大挖国内市占率有所提升。,
同时,作为拳头产品的挖掘机械,上半年毛利率高达32.7%,较去年底增加0.9pp,贡献毛利占比47.6%,挖掘机械是其所有产品链的基本盘。
上半年,起重机械实现营收78.04亿元,同增17.9%(2024年增幅0.9%),对比国内汽车吊销量仍然下降,意味着其高毛利产品——履带吊销量及市占率攀升。
桩工机械实现营收13.4亿元,同增15.1%(2024年增幅-0.4%);路面机械实现营收21.6亿元,同增36.8%(2024年增幅20.8%),反馈出其桩工和路面产品的竞争力依然强悍。
上半年,其混凝土机械实现营收74.41亿元,同比下降6.5%,是唯一负增长的板块,但是三一的电动混凝土搅拌车表现亮眼,上半年销量0.39万台,同比大增41.2%,市占率第一。
以上,随着国内市场加速上行,叠加雅下水电站、新藏铁路等大项目陆续开工,以及非洲市场和其它新兴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下半年,三一重工营收与利润仍会保持较大增长。

但是,靓丽的财报数据背后仍暗藏着诸多风险。
1. 毛利率波动:上半年,主营业务毛利率27.57%,较去年同期减少0.77pp,而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也减少了0.84pp。
上半年,海外市场营收占比60.3%,较去年同期减少2pp,而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高达64%,较2023年则增加3.5pp。
2023年后主营毛利率下滑,结合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变化,反馈出其海外市场销售价格难以坚挺,而国内市场销售价格结构性企稳的趋势。
2. 欧美等高端市场占有率下降:上半年,欧洲市场营收增幅仅为0.66%,2022、2023、2024年增幅分别为44.0%、38.0%和1.9%。反馈出疫情后期,除俄罗斯外的其它欧洲市场销量断崖式下跌的趋势。
而美洲市场营收增幅仅为1.36%,2022、2023、2024年增幅分别为76.0%、36.0%和6.4%。同样也反馈出疫情后期,美洲市场销量断崖下跌的趋势,尤其是北美市场受关税战冲击较大。
显然,下半年欧洲与美洲市场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上半年,亚澳市场营收增幅为16.3%,占比海外总营收高达44.0%,近三年,亚澳市场营收增幅与占比相对稳定,是三一重工海外市场的基本盘,但是,刚刚发生的印尼政府以违反市场正常竞争法则的名义,对三一重工处以近2亿元罚款,也为其东南亚市场的发展蒙上了一丝阴影。
虽然,非洲市场空间巨大,但上半年非洲市场营收占比仅为14.0%,短期内恐难以对冲欧洲与美洲市场可能下滑的风险。
3. 研发费用率持续下滑:上半年,研发费用21.62亿元,同降17.2%,研发费用率4.86%,较上年同期减少1.9PP。而2023、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分别下降15.0%和8.0%,研发费用率分别减少0.64pp和1.06pp。
近两年来,虽然三一重工推出了诸多电动化与智能化产品,但是研发投入持续压缩,在电动化与无人化设备大潮已经到来的当前,也颇令人意外。
4. 到期偿债压力有所增加: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增加值101.34亿元,同增20.1%,虽然持续加大债务债务管理力度,但是,融资现金流流出230.5亿元,同增14.2%,意味着到期偿债压力所有增长。
同时,上半年应收账款及票据285.16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4.6%,当期新增应收占比总营收5.8%,而去年仅为1.8%,这可能意味着随着国内市场销量大幅攀升,所带来的应收款压力相应增加。
不过,总体看,相较于其它同行,三一重工流动性风险较低。并且,其已经递交港股申请,以便加大拓展海外市场。
5. 产能利用率仍偏低:据三一重工递交的港股招股书,2022、2023、2024年,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4.3%、38.1%和38.5%,产能利用率偏低。
2024年下半年,高盛曾发布研报称,中国工程机械平均产能利用率约30.0%。从这个角度看,三一重工的产能利用率高于国内其它同业公司,但是,相较于欧美日等外资品牌,偏低的产能利用率会严重拖累其国际市场竞争力,更难以摆脱与同业内卷竞争以消化过剩产能的“怪圈”。
二十年来,三一重工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笔者认为,与国内同业相比,三一重工的确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并未建立起足够宽的竞争”护城河“。而与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等国际头部品牌相比,其产品与技术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无与伦比“的营销能力,以及将服务做到”无以复加“地步,仍是其最大的竞争力之一。

在半年报公布的同时,三一重工披露上半年度权益分派预案,拟每10股派3.1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6.14亿元。
自上市以来,三一重工累计分红23次,累计分红292.63亿元。不过,很少在半年报节点分红,本次分红几乎占上半年净利润的一半。
8月22日,半年报发布后,当日午间收盘,三一重工上涨2%,报21.41元/股,总市值约1815亿元。
而2024年七月份,其执行总裁与副总裁分别减持77.38万股和20.97万股。2024年九月份,包括董事长在内的7名股东和高管合计减持754.91万股。
回顾2024年下半年三一数位高管大笔减持,再观今年半年财报靓丽数据,颇令人反思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