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贵阳海信总经理张震:稳健“做大” 创新“做强”

近期公布的贵州2023经济运行情况指出,工业生产持续向好,企业效益逐步改善,其中,智能电视增长23.0%。日前,记者专访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震,了解贵阳海信是如何坚持创新、不断突破自我,引领着贵州智能电视行业的发展潮流。

Q1、近两年,在市场存量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彩电业都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贵阳海信实现了产量年年增长,2023年首次突破300万台,企业的底气从何而来?
答:面对外部大环境与复杂多变的严峻局势,与各种不确定性的挑战,贵阳海信始终坚持“技术立企,稳健经营”发展战略不动摇。
多年来,我们坚持技术上的创新,不畏惧任何一次海外市场的冲击和挑战,产品不断迭代及技术持续更新,让贵阳海信获得强大的发展动能,同时企业坚持安全、利润、规模,追求发展的长期主义,这些构成了不断发展的底气。
Q2、作为海信电视在全国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贵阳海信在整个海信生产布局中处于什么地位?对集团的发展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答:贵阳海信主要承担集团内电视机在西南地区的生产、销售的区域中心工厂的重要任务,同时向外辐射西北、华中等地区,与青岛总部基地、广东江门基地做好产销协同,丰富了集团内制造资源的配置能力,扩大了海信品牌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
Q3、与集团其他生产基地相比,贵阳海信产量的增长速度是否近年来最快?
答:2023年贵阳海信完成产值84.49亿元,同比增长66.67%,液晶电视产量突破330万台,创历史新高,对贵阳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达到60.6%。
贵阳海信电视产量规模从2021年187.35万台增长至23年的333.28万台,上涨77.89%。营业收入从2021年28亿元增长至55.68亿元,上涨98.85%。2023年上缴税收9428.17万元,对比2021年上涨83.35%。产量增速在海信电视全球六个基地中位列第一。
Q4、在您看来,深耕贵州多年,贵阳海信是否得到了超预期的发展?支撑发展背后的要素有哪些?
答:贵阳海信近3年取得了超预期发展,也是在筑20多年来发展的黄金期。首先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良好的营商环境及相关扶持政策包括智能制造资金扶持、黔粤班列的定点开通降低了我们的制造成本。
其次,贵阳海信承接集团战略目标,以战略管理牵引发展动力,坚持调结构、提效率、杜绝浪费、全面提升盈利能力。2023年贵阳海信成为全贵州第二家获得工信部智能制造成熟度三级认证企业,运营全面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升级,让贵阳海信获得了更强大的生产力,发展再次提速。
Q5、产业链龙头企业有着“以大带小”、示范带动的作用,作为西南地区电子信息制造的龙头企业,贵阳海信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为贵阳海信进行配套的中小企业如何利用此有利条件促进自身发展?
答:近年来,贵阳海信通过自身发展带动遥控器、机壳、PCBA、背板等相关电视机配套产业规模的提升,遥控器、机壳、PCBA、背板等产品本地配套率分别由80%、70%、70%、40%提升至90%、80%、80%、60%,并培育了2家销售规模过亿的企业,2023年贵阳海信电子及本地配套实现产值合计115亿元,其中贵阳海信84亿、配套企业31亿。
中小企业是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主体,在产业创新强链稳链中有着支撑作用,作为“链长”企业,贵阳海信利用自身先进、成熟的制造经验,赋能当地中小企业,使配套企业同步推动数字化转型,企业间建立了生产、库存等信息互联,极大的降低了配套企业的制造、物流成本,如今我们配套企业供货辐射半径已经不再局限于贵州当地以及川渝地区。
Q6、智能电视是一个家电市场的重要领域,产品创新跟着需求走是智能电视未来发展方向,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企业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建立起属于自身的创新网络,建成长效的创新机制?
答:传统的生产模式缺乏开放性和包容性,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和创新路径,否则就会落后于市场。智能电视企业应该把“先进制造”写入企业使命,推进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先进制造,将自主创新作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性问题的答案,让创新驱动引领企业发展;同时在制造和供应链上,通过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进行转型升级,逐渐走向产业的高端。
Q7、随着消费升级,智慧屏、超清屏等高端产品销量可观。产品向高端转型,产业链向高技术延伸是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共识,企业如何在精准洞察用户需求,让产品与时代产出更多新的结合方面发力?
答:我们通过组织流程的变革,搭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流体系,即满足用户需求且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全过程,实现从产品驱动向用户驱动。
在我看来,企业应该从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规划、到数字化研发,最后沉淀用户数据资产、挖掘数据价值;细分来看,则包括基于用户需求定义产品,智能制造、开展数字化营销,会员运营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先进的管理思维和大数据工具让我们更加了解用户,通过产品迭代更新满足消费者。
Q8、如今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离不开与外部的高效联动,智能电视生产企业也在不断深化全球布局,在此过程中,企业如何主动积极融入国际市场来提升发展能级?
答:贵阳海信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实现出口机总产量超150万台,累计进出口额2.35亿美金。在2023年1月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我们不断探索海外客户的需求,在产品质量和交付方面做到超预期,利用贵阳制造的成本优势,打造新的发展机遇。
融入国际市场进程中,首先要明确市场需求,开发与市场对位的产品,产品与服务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生产的生活、消费习惯不同进行调整。此外,要质量过硬、口碑过人,打响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以创新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同时,要顺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趋势,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型,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Q9、绿色制造作为绿色发展理念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其发展是实现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实现绿色生产制造、提升资源利用率?
答: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生产对于环境保护、企业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贵阳海信从能耗数字化单元建设、高耗能单元替换、光伏建设方面架构各耗能单元的使用情况监控网络,不断打造低碳环保的生产模式,实现绿色生产制造。2019年成为第4批通过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的企业,同时我们也正在开展ESG等社会责任治理制度的完善,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制造业企业通过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推行绿色设计与绿色采购、提高能源效率、加强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加强员工培训、开展环境监测和评估等措施,不断降低能耗,实现绿色生产制造、提高资源利用率。
Q10、您认为贵州发展智能电视产业乃至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优势有哪些?未来的发展走向如何?
答:贵阳海信深耕贵州多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电子信息制造业在贵州大有可为!近年来,贵州不断壮大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与产业带动能力智能终端产业,加快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集聚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企业在此过程中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同时,贵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再提升,向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企业还可以享受房租、税收的减免政策,企业发展“一身轻”;随着贵州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运输成本降低;此外,校企联合办学、培训基地建设、企业实训、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使多层次、高水平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资源不再是限制发展的难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
编辑鲍贝贝
二审张恒新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