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VA龙头到新材料突围,皖维高新2025年业绩预增三成,高增长预期能否兑现?
(来源:财评社)
出品 | 财评社
文章 | 宝剑
编辑 | 笔谈


作为国内聚乙烯醇(PVA)行业的龙头企业,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2025年迎来了业绩的强劲复苏,其在新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也初见成效。在这份看似光鲜的经营图景背后,公司仍面临着主业周期性波动剧烈、新增产能释放节奏不确定、高端产品市场开拓存疑以及盈利能力结构性分化等多重挑战。
从经营数据来看,皖维高新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显著的复苏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61亿元,同比增长5.0%;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7.0%,盈利能力触底回升,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14.49%和6.30%,较2024年全年水平明显改善。这一向好趋势主要得益于核心产品PVA的产销放量。2025年上半年,公司PVA产量达15.27万吨,同比增长33.17%;扣除内部自用后的销量为12.55万吨,同比增长24.51%。公司在国内和出口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保持在40%和25%以上,龙头地位稳固。此外,公司依托电石乙炔法构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成本控制和环保方面具备一定优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用于水泥熟料生产,醇解母液回收醋酸甲酯,余热用于发电,实现了资源的梯级利用,降低了运营成本。
公司当前拥有31万吨PVA产能,分别位于安徽本部(6万吨)、内蒙古蒙维科技(20万吨)和广西皖维(5万吨),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电石法、石油乙烯法和生物法三种工艺的企业。这种多元化的工艺布局,使其能够根据原材料价格波动灵活调整生产路线,平抑部分周期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拟投资约100亿元,在江苏滨海沿海工业园建设20万吨/年乙烯法功能性PVA项目,一期工程预计2027年投产。该项目依托沿海石化资源,原料成本优势明显,产品定位高端,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全球竞争力。同时,2025年1-7月我国PVA出口量达13.55万吨,同比增长10.63%,出口市场持续向好,而欧盟对中国PVA的反倾销措施已于2025年9月30日到期,为公司打开了潜在的欧洲市场增量空间。3D打印产业在亚太地区的高速增长(2024年增速达30.95%)也为PVA作为支撑材料带来了新的需求增量。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公司主业向好的基本面支撑。
PVA行业本身具有强周期性,当前市场价格(截至9月12日为9730元/吨)虽处于2017年以来的低位(3.5%分位),但价格反弹的持续性和高度仍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下游需求恢复以及行业供给格局的变化。历史上,公司业绩曾因产品价格波动而剧烈起伏,2022年归母净利润高达13.69亿元,而2023年即大幅下滑。因此,将公司价值过度依赖于PVA周期的上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此外,尽管公司规划了20万吨乙烯法新产能,但其建设周期长达两年,且涉及巨额资本开支,投产后的市场消化能力、成本控制以及与现有产能的协同效应,均是未来需要面对的考验。若行业景气度未能如期回升,或新产能投产后遭遇价格竞争,公司可能面临新增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风险。
真正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是公司向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的转型,尤其是PVB胶片和PVA光学膜两大产品。在PVB胶片领域,全球市场长期被美国首诺、日本积水、杜邦和可乐丽四大巨头垄断,占据约90%份额。皖维高新通过收购皖维皕盛,掌握了全流程生产技术,其汽车级PVB胶片在性能上已接近国际水平,并具备显著性价比优势。2024年10月,皖维集团收购山东明池玻璃,为公司产品提供了重要的下游验证通道。目前,2万吨/年汽车级PVB胶片项目已进入设备调试收尾阶段,即将投产。2025年上半年,公司PVB胶片中汽车级产品的产量、销量和销售收入分别实现了1216.40%、59.78%和77.28%的高增长,显示出强劲的放量潜力。市场普遍预期,该产品将快速实现进口替代,成为公司新的利润支柱。
在PVA光学膜领域,公司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产品是液晶显示偏光片的核心膜材,长期被日本可乐丽和三菱化学垄断。皖维高新于2022年底实现产业化,成为大陆地区唯一能批量生产和销售该产品的厂商。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1200万平方米产能,上半年销量达430.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1%。公司年产2000万平方米的宽幅PVA光学膜项目预计年内投产,将充分受益于全球面板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2025年上半年中国面板厂全球营收占比超52%)。2025年6月,公司产品入选安徽省首批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技术实力获得认可。2025年上半年,光学膜业务毛利率已攀升至48.38%,盈利能力极强。
尽管前景乐观,但这两项新业务的放量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隐忧。首先,市场开拓的难度被低估。PVB胶片和PVA光学膜属于高技术壁垒、高客户认证门槛的产品,下游客户(如汽车玻璃厂商、面板厂)对供应链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即便产品性能达标,从送样、测试、小批量验证到大规模导入,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公司虽与明池玻璃有协同,但要进入主流汽车品牌和一线面板厂的供应链,仍需漫长的过程。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真实存在。
盈利预测的乐观假设可能难以兑现。有券商预测,PVB胶片业务2025-2027年的毛利率将从22.73%大幅提升至43.33%,PVA光学膜毛利率也将从38.05%升至51.30%。这一预测建立在新产能顺利投产、产品快速放量且维持高售价的基础上。然而,一旦产品进入市场,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价格战的可能性无法排除。此外,新产能的爬坡过程往往伴随着良品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初期盈利能力可能远低于预期。文件也明确提示了“新产品放量可能不及预期”和“市场拓展可能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部分传统业务表现疲软,拖累整体业绩。尽管PVA主业复苏,但水泥、熟料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承压,2024年毛利率仅为9.19%。高强高模PVA纤维作为公司另一项优势产品,2025年上半年产量同比大幅下滑36.03%,尽管销量持平,但收入未有增长,反映出该领域需求可能已趋于饱和或面临竞争压力。可再分散性胶粉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也出现产量、销量和收入的同比下滑。这些成熟业务的增长乏力,意味着公司对新业务的依赖度进一步提高,一旦新业务进展不顺,整体业绩将面临巨大压力。
皖维高新在2025年确实展现出了积极的经营态势,PVA主业复苏,新材料布局取得关键突破,业绩增长预期乐观。公司作为行业龙头,规模、技术和产业链优势明显,向高端化转型的战略方向正确。然而,其增长故事的实现,高度依赖于PVA周期的持续上行以及PVB胶片、PVA光学膜两大新品的顺利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