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两大央企合并!东风、长安总部选址成谜,东风主导管理层为哪般?
重磅!两大央企合并!东风、长安总部选址成谜,东风主导管理层为哪般?
根据2025年2月9日以来东风集团与兵装集团(长安汽车母公司)及关联上市公司的公告,结合行业分析,此次重组涉及军工与民用汽车业务的战略性整合,以下是关键信息与深度解读:
一、重组背景与战略意图
政策驱动与市场压力
国资委自2024年起推动央企聚焦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化领域,要求通过重组提升竞争力。2024年东风新能源销量86万辆(增长64.4%),长安新能源73.46万辆,但与比亚迪(427万辆)差距显著,亟需整合资源突破瓶颈。
美国特朗普政府2025年上任后,推行“重振燃油车”政策,冲击中国新能源战略,加速中国央企整合以巩固全球市场地位。
军工与民用业务分离
兵装集团拟将军工业务剥离至同为军工央企的兵工集团,民用汽车业务(长安、东安动力等)则与东风集团重组,形成“军民分置”格局。
此举旨在聚焦主业:军工板块强化国防科技,民用板块打造汽车产业航母210。
二、重组方案与产业逻辑
业务整合路径
民用汽车板块:东风集团(248万辆)+兵装集团旗下长安汽车(268万辆)合并,总销量516万辆,超越比亚迪成为中国最大车企联盟,全球排名第五。
军工板块:兵装集团与兵工集团合并,优化国防工业资源配置。
互补性协同效应
技术协同:长安在电动智能乘用车(如深蓝、阿维塔品牌)积累深厚,东风在商用车、军车及固态电池技术上有优势。
产业链整合:共享动力电池平台(如与宁德时代合作),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提升供应链安全性。
三、管理层由东风主导的原因
企业层级差异
东风集团与兵装集团同为国资委直属央企(正部级),而长安汽车仅为兵装集团子公司(副部级)。重组实质是母公司级(东风)与子公司级(长安)整合,东风自然占据主导地位。
对比:若一汽(同为央企)参与重组,因平级关系易引发管理冲突,故未纳入此次计划。
人事布局铺垫
东风集团现任总经理周治平曾任职兵装集团,熟悉双方体系;长安前总裁王俊调任兵装集团副总经理,为重组铺路。
新集团管理层拟由东风系杨青(董事长)、周治平(总经理)主导,长安系王俊任常务副总,体现权力结构倾斜。
四、央企总部选址可能性分析
武汉与北京的博弈
武汉:东风集团总部所在地,拥有完整汽车产业链集群,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
北京:兵装集团总部所在地,便于统筹军工板块整合及政策协调27。
折中方案:或采用“双总部”模式,民用板块总部设武汉,军工板块保留北京。
重庆的潜在角色
长安汽车总部在重庆,但因其子公司地位,可能仅保留区域运营中心,总部决策权较弱79。
五、行业影响与挑战
国际竞争力提升
重组后新集团将直面特斯拉、丰田等国际巨头,通过技术共享(如华为智能驾驶+东风电池技术)加速全球化布局。
内部整合难题
文化差异:东风偏重传统央企管理模式,长安近年推行市场化改革,需调和决策机制。
品牌重叠:双方在15万-30万元价格区间产品线重叠(如岚图VS深蓝),需优化定位避免内耗。
资本市场反应
公告后东风系、兵装系上市公司股价集体涨停,但长期需兑现“年销500万辆+新能源占比超30%”的业绩承诺。
总结与展望
此次重组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从“分散竞争”转向“国家队协同”,核心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应对国际变局。若成功,将形成“军工-民用”双巨头格局,但需克服管理融合、技术转化等挑战。未来不排除一汽或广汽通过类似模式加入整合,进一步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版图。
2月9日晚间,东风科技、长城军工、东安动力等9家上市公司接连披露公告,内容显示其控股股东或间接控股股东将出现变动情况。此次变动涉及两大央企集团,分别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 “兵器装备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 “东风公司” )。
根据2025年2月9日发布的公告及相关市场分析,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两大央企的控股股东重组计划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是综合多篇权威报道后的关键信息总结与分析:
一、重组背景与政策驱动
1.控股股东变更计划
长安汽车(000625.SZ)与东风股份(600006.SH)均于2月9日公告称,其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简称“兵装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重组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但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且不会对正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类似公告还涉及东风科技、东安动力等9家上市公司,显示此次重组可能覆盖两家央企旗下多个业务板块。
2.政策推动与行业整合
国资委近年多次强调央企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国资委曾点名要求一汽、东风、长安提升新能源竞争力,并通过资源整合掌握核心技术。此前,这三家央企已有合作先例,如2019年联合成立T3出行、2024年共建动力电池项目等。
二、重组方案的市场猜测
1.可能的整合方向
兵装集团拆分与东风整合:浙商证券分析认为,兵装集团或将其民品业务(以长安汽车为主)与东风集团整合,而军品业务可能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合并。
资源协同而非直接合并:市场普遍认为,重组更可能聚焦资源优化,如共享供应链、技术研发或渠道资源,而非两家车企直接合并,以避免“大而不强”的弊端。
2.规模效应与行业地位
若长安与东风完成整合,双方2024年合计销量将达516万辆(长安268万辆+东风248万辆),超越比亚迪成为中国第一大车企,并跻身全球前五。但核心目标是通过协同效应提升竞争力,而非单纯扩大规模。
三、产销情况与未来目标
1. 2024年销量未达标
长安汽车:2024年累计销量268.38万辆(目标280万辆),自主新能源销量73.46万辆(同比增长54.97%)。
东风集团:2024年累计销量189.59万辆(目标320万辆),合资品牌销量大幅下滑,但自主品牌新能源表现亮眼(如岚图销量8.01万辆,同比增长59.3%)。
2. 2025年战略目标
长安汽车:计划总销量300万辆(同比增长12%),其中自主新能源100万辆,出口100万辆。
东风集团:目标“锚定300万辆,挑战32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00万辆,出口50万辆。
四、行业影响与挑战
1.新能源与国际化竞争加剧
两家车企均将新能源和出口作为核心增长点,但面临比亚迪、特斯拉及民营车企的激烈竞争。国资委对央企新能源业务实施单独考核,进一步倒逼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
2.重组风险与潜在挑战
不确定性:重组尚处筹划阶段,需经主管部门批准,最终方案可能调整。
整合难度:若资源协同不足,可能引发内耗;如何平衡军品与民品业务的分割亦是关键。
总结与展望
此次重组标志着中国汽车央企深化改革的重大尝试,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应对新能源转型压力与全球化竞争。短期内需关注重组方案落地进展,长期则需观察协同效应能否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投资者需警惕重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关注政策红利与车企技术突破的潜在机会。
2025-02-10长城军工[601606]:安徽长城军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
2025年2月9日,安徽长城军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器装备集团”)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本次重组或将导致本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本次重组不会对本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2025-02-10东安动力[600178]:东安动力关于控股股东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
2025年2月9日,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器装备集团”)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本次重组或将导致本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本次重组不会对本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2025-02-10华强科技[688151]:湖北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
2025年2月9日,湖北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器装备集团”)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本次重组或将导致本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本次重组不会对本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2025-02-10建设工业[002265]:关于控股股东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
2025年2月9日,建设工业集团(云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器装备集团”)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本次重组或将导致本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本次重组不会对本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2025-02-10长安汽车[000625]:关于控股股东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
2025年2月9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器装备集团”)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本次重组或将导致本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本次重组不会对本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2025-02-10中光学[002189]:关于控股股东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
2025年2月9日,中光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器装备集团”)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本次重组或将导致本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本次重组不会对本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2025-02-10湖南天雁:湖南天雁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
2025年2月9日,湖南天雁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器装备集团”)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本次重组或将导致本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本次重组不会对本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2025-02-10东风股份[600006]: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间接控股股东可能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
2025年2月9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本次重组可能导致本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本次重组不会对本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2025-02-10东风科技[600081]: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间接控股股东可能发生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2025年2月9日,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通知,东风公司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本次重组可能导致本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本次重组不会对本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兵器装备),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是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企业。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和人民兵工的摇篮,中国兵器装备肩负“强军报国、强企富民”神圣使命,其前身可以追溯到第五机械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连续多年跻身世界500强,最高排名101位。
中国兵器装备拥有60多家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培育出“长安”“建设”“嘉陵”等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知名品牌。作为国防科技工业骨干力量,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积极履行强军首责、服务强军胜战,全力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充分利用先进民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打造中国兵器装备智信体系,构建完全自主、万物互联、智能博弈的“全栈式”技术底座,形成系列化云、网、边、端武器装备。产品主要覆盖单兵班组、末端防御、机动压制、先进弹药、反恐处突等多个领域,装备我国陆、海、空、火箭军、武警、公安、预备役、民兵等所有武装力量。单兵综合系统全面提升士兵信息化能力,“20式”新枪族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迫击炮、榴弹炮和全地形车完整科研生产体系,压制火炮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拥有全系列、成系统小口径火炮及弹药科研生产能力,是航空炸弹和常规导弹战斗部科研生产主阵地,超高射频发射技术、低成本制导炮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拥有我国目前唯一的反恐装备研发基地,防雷反伏击车大量列装海外维和部队。
作为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的嘱托,做强做优做大长安汽车,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在全球拥有12个制造基地、22个工厂,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品牌销量突破2500万辆,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典型代表。积极推进汽车产业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转型,深入实施新能源、智能化、国际化战略,布局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智能电动品牌,助力建设美丽中国。自主掌控核心技术,形成“六国十地”、各有侧重、24小时不间断全球协同研发格局,建设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可实现2850种个性化定制选择,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实施整零协同战略,具备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能力,动力传动与电驱动、底盘、热管理、智能座舱、智慧物流等处于自主品牌领先地位。
中国兵器装备瞄准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金融服务等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拥有完整光电产业链技术链,光电玻璃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是国内最大的自由锻和深孔加工基地,具备世界领先的特高压交直流变压器研制能力,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奠基者和国内领先的特种防护装备和医药包装材料龙头企业,VB1行业“隐形冠军”。
中国兵器装备积极共建“一带一路”,大力推进国际化,与福特、马自达等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60多个沿线国家建设400多家服务网点,初步形成产业链全球协同布局。培育了60多家知名合资合作企业,自主品牌汽车居我国汽车出口排名第四,在沙特、巴基斯坦等市场居中国品牌第一。主导制定首项汽车行业国际标准,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面向未来,中国兵器装备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人民兵工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133”战略,敢为人先、创新求变、拒绝借口、争创一流,不断汇聚自强不息的兵器力量,用忠诚捍卫和平,用绿色照亮明天,彰显军工央企责任担当,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企业集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兵器新篇章。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兵器装备集团”)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
长安汽车(000625):中国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主要业务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技术发展。
保变电气(600550):主要从事输变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变压器、互感器等。
江铃汽车(000550):专注于商用车、轻型客车等汽车产品的制造。
湖南天雁(600698):国家军用涡轮增压器和冷却风机等发动机零部件的研制生产基地。
东安动力(600178):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
中光学(002189):在光学元件、光学系统等领域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产品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车载成像等领域。
建设工业(002265):在军工装备以及民用机械产品等方面有业务布局。
华强科技(688151):专注于特种防护领域,产品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长城军工(601606):军工装备制造企业。
这些公司均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汽车制造、销售、服务和技术研发为主业的商业一类央企,前身是始建于1969年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50多年来,累计产销汽车近6000万辆,上缴税费6700多亿元。截至2023年,公司资产总额5210亿元,从业人数12.1万人。2023年,公司销售汽车242万辆,营业收入4103亿元,经营规模居国内汽车行业前列、居世界500强第188位。
公司产业链齐全、产品系列丰富,主要产品覆盖豪华、高档、中档和经济型各区隔,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军车、新能源汽车、关键汽车总成和零部件、汽车装备、出行服务、汽车金融等。国内事业主要分布在武汉、十堰、襄阳、广州和柳州、郑州、成都、重庆、大连等全国20多个城市。
公司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排名中位居汽车行业第2位,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6万余项。年科技投入保持在200亿元左右,建设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产品设计与试验设施。公司完成自主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布局、平台与商品布局、核心资源布局,加快向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转型升级。完成电池、电机、电控产业化和近地化布局,掌握了商用车“龙擎”和乘用车“马赫”绿色低碳动力品牌、IGBT、燃料电池全技术链等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无人驾驶乘商产品均达到L4级水平,在雄安等全国30多个城市示范和商业化运营。
公司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努力成为“为用户提供优质汽车产品和服务的卓越科技企业”,加快建设卓越东风和世界一流企业,为建设汽车强国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包括东风股份(600006)和东风科技(6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