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月出一款新车,上汽智己造车要像造手机一样

查股网  2023-12-11 23:03  上汽集团(600104)个股分析

转自: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沈文敏

上市发布首日爆单致服务器宕机;连续四周蝉联中大型纯电SUV周销量榜第一;双班生产产能翻倍,不到2个月累计交付量破万……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越来越“卷”的背景下,上汽智己LS6一下子冲出重围成为爆款。

“从第一款车L7交车,到第三款车LS6卖爆,我们只用了不到18个月。”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告诉记者,智己在向消费电子产品学习打造新产品的思维,有了一些不同的考量。消费电子产品的新品迭代速度比汽车产品快很多,一般都是10个月、12个月迭代一次。一款新的手机,上市4个月原价卖,第5个月开始打折促销,第9个月清尾货,第13个月新品上市。汽车产品的开发周期,快的大约需要38个月,慢的要50几个月,现在智己23个月开发周期是属于比较快的。但用户希望汽车要像手机一样,相当于大号智能终端。

之前,上汽在业内被诟病“做新能源电动品牌太晚了”,2014年的风口没赶上,智己是2019年立项的,2020年才成立。互联网公司嘲笑说,上汽是大象转身,太慢了。现在,有人评价,如果智己做到“让智能电动车像智能手机一样,12个月一迭代”,“你会发现,上汽的传统优势会在汽车产品加速迭代的进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加速迭代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刘涛认为,那就是超强的供应链,想做到12个月的极速开发周期,供应链能力必须是关键。汽车跟手机不一样,造车缺一个螺丝就造不出来,更不用说缺一个芯片。“全球产业链中,没有谁比上汽拥有更强的供应链。上汽产业链中的华域汽车、延锋伟世通、纳铁福……都是全球著名供应商,真正的超级隐形冠军。”

“基于上汽集团的背书和资源,一台车12个月就能迭代。明年开始,也许第一步到18个月,第二步肯定到12个月,产品迭代的速度一旦被打通,将推动我国汽车产业链的模式创新。”刘涛对记者说,以前汽车制造链有一个很大的挑战,供货量的预测。通常,实际生产和预测之间的差异很大,要储货、备货、运输、安装,还有质保、良品率等等,成本也非常高;但是,如果有确定性的周期,当滚了几轮之后,供应链、生产和质保都会非常地稳定,效率会非常高。无论从产品质量、供货强度,还是成本都会有很大的优势。

“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半场就是智能化。”刘涛说,智己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方向。目前,智己最为核心的重点攻关项目是VMC(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把整车至少六个自由度的转向、制动、横摆的控制全部收到一个中央控制器里,再叠加上层的视觉能力和Momenta的算法能力,以及端云一体能力、各种算法,这样发挥未来能力的潜力就会非常大,对自动驾驶能力的提升有巨大帮助。

“举个例子,如果小脑非常发达,但是四肢核心力量不够,很难成为一个好的运动员;如果四肢力量很强,但小脑的算力不够,更成为不了一个好运动员。”刘涛说,智己的自动驾驶要做到最像人,执行动作非常丝滑,整体加速、减速、变道控制等,就像老司机在开车。

此外,用户对智能化的需求是场景,不是智能化本身。智己汽车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智能化布局,先于用户需求、深度挖掘用户真正需要的智能化场景,打造出“未来智舱”一系列差异化、深度的智能化创新,让用户获得更好的用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