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以新质生产力夯实核心竞争力
◎记者 高志刚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中国船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3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现场聚集了12家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以及180余位来自各领域的投资者、分析师、媒体代表,围绕行业发展趋势、新质生产力、市值管理等热点进行交流,整个会场气氛活跃。
中国船舶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贾海英表示,2023年,中国船舶集团船海业务新接合同、手持订单、船舶完工量持续保持全球领先,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速,新兴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船海服务与反哺主业能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加速形成。
船舶行业延续高景气
在目前造船业供给端持续紧张,新船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未来船舶行业的发展态势如何?
中国船舶集团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包张静认为,船舶行业再度迎来收获的黄金季节。他说,目前船厂手持订单饱满,而且订单结构是高端船型占主导,新造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
“原材料钢材的价格仍然处于相对低位,汇率相对于船舶行业也处于比较友好的水平。”包张静分析称,在多重利好因素持续叠加的作用下,船舶行业利润进入加速释放期,总体来讲,今年的市场情况一定比去年更好。
谈到本轮船舶周期的内在逻辑,中国船舶董事、总经理施卫东表示,这一轮上涨的行业周期不同以往,呈现“有序轮动,稳健持续”的特点。
多家参会公司纷纷表示当前在手订单饱满。中国船舶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陶健在线上交流时表示:“公司目前在手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
中国重工董事长王永良亦表示,公司当前生产经营情况良好,订单饱满,生产计划已排至2028年。
作为配套厂商,中国动力董事、总经理施俊也表示,公司船海产业2023年新签合同275.98亿元、同比增长47.32%,特别是低速柴油机订单饱满。
数据显示,多家中国船舶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实现开门红。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152.7亿元,同比增长68.84%;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821.12%。据施卫东介绍,中国船舶2024年经营目标为营业收入722亿元,今年一季度已完成年计划的21%。
中国重工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姚祖辉也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产品交付量同比增加,实现营业收入101.67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03.63%。
积极夯实核心竞争力
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包张静重点提及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船海产业发展的空间和边界终究有限,未来一定会打开发展天花板。因此,公司未来通过科技创新和把握产业变革的规律,不断创造全新装备去设计与定义未来全新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新赛道变得十分迫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传统的船海产业深度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实现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
施卫东表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船舶工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题目,船舶工业是典型的传统制造业,但传统并不代表落后。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传统制造业发展到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助推器。
以爱达·魔都号邮轮为例,中国船舶历经8年科研、5年设计建造,相继攻克了重量控制、减振降噪、安全返港、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大型邮轮开发能力和设计能力,打破了欧美垄断,充分表明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上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继续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变革推动船海装备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同时,也将继续下大力气培育、发展与打造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各类资源要素,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施卫东说。
中国海防董事马晓民表示,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公司不仅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也要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整合者、实践者,抢抓先机,通过高科技手段、高效能的产出、高质量的发展,为防务产业提质赋能,为加快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