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千亿级巨头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拟合并 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将诞生
转自: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近期,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公告显示,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上述两家公司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9月2日,双方已签署《吸收合并意向协议》。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均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总资产分别为1743.42亿元、2019.74亿元。本次重组完成后,存续上市公司将成为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船舶订单数均领跑全球的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
中国船舶集团由南北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重组而来。船舶总装作为中国船舶集团军民船业务的核心业务,主要由分属原两大集团的上市公司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承担。经过多年发展深耕,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均形成了涵盖船舶制造、船舶维修、机电设备等船舶总装全产业链的生产制造体系,面向海洋安全、深海科学研究与资源开发等战略任务需要,持续推出全球领先的军民用产品。两者在船舶总装领域业务重合度较高,构成同业竞争。
“为发挥协同效应,中国船舶集团优化现有科研生产体系和能力布局,对原属两大造船集团的科研与生产资源的整合工作深入推进。”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分析认为,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吸收合并,是国资央企专业化整合持续深化推进的新案例。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以优势上市公司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大力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运营质量,则是可行的路径。
据了解,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重组,旨在做优做强主责主业,解决两家上市公司之间在总装业务领域的同业竞争问题,整合融合科研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推进各成员单位专业化体系化协调化发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从重组时机看,此次重组有利于抓住行业机遇,打造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企业。
造船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周期行业。由于船舶具有长寿命、长生产周期和长扩产周期的特点,造船业以十年为维度周期波动。2021年以来,造船业开启了新一轮复苏周期。中国船厂接单能力较上一轮上行周期明显增强,2024年上半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0%、74.7%和58.9%,造船市场进一步向中国集中。
相较于上一轮周期,本轮周期的显著特点在于产能扩张门槛提高,主要新增订单为大型船只、LNG等高附加值船舶,对成本控制和技术优势要求较高。中国船舶集团作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引领船舶制造行业发展趋势,下属单位持续突破高附加值船舶,船型结构持续优化。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坚定切入“高、精、尖”高端船舶产品细分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成功集齐造船工业三颗“皇冠上的明珠”,实现产品、订单、业绩、股价多轮增长,成为船舶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代表。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及中国重工净利润均出现翻倍增长。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360.17亿元,同比增长17.99%;实现归母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155.31%。中国重工实现营业收入221.02亿元,同比增长31.05%;实现归母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177.13%。
有关专家认为,本次重组将整合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的优势科研生产资源和供应链资源,促进造修船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升级,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及下属企业深化改革,改善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重组后将形成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更好把握发展机遇,提升全球行业影响力,为中国船舶集团建成世界一流船舶集团、成为全球船舶行业的领军者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