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传统能源+新型储能”双轮驱动 永泰能源22年度扣非净利同比增长101.13%

http://ddx.gubit.cn  2023-04-28 15:59  永泰能源(600157)公司分析

  4月27日晚间,永泰能源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55.56亿元,同比增长30.81%;净利润19.09亿元,同比增长69.30%;扣非净利润16.65亿元,同比增长101.13%。

  公司表示,2022年,面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的深刻变化和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保供决策部署,紧紧锚定“双碳”目标,深耕煤电主业,稳步推进储能转型发展,得益于公司煤炭板块优异表现和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提升,降本增效优势进一步突显,经营韧性得到增强。

  与此同时,永泰能源在2023年一季度也实现了开门红,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70.68亿元,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长28.44%;扣非净利润4.20亿元,同比增长33.61%。

  夯实煤电主业 形成以煤电互补为基础综合能源供应格局

  公司始终致力于成为焦煤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及中长期内成为国内冶炼行业核心供应商。公司主要从事煤炭开采与销售业务,所属煤矿及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和澳洲地区。公司在产煤种均为优质主焦煤及配焦煤,总产能规模为1,110万吨/年。公司拥有煤炭资源量总计38.57亿吨,其中:优质焦煤资源量共计9.33亿吨,优质动力煤资源量共计29.24亿吨。公司所属在产煤矿均位于山西省,公司拥有山西灵石地区33座在产矿中的10座矿,具有较强定价话语权,产品均为优质主焦煤及配焦煤,属于稀缺煤种,与动力煤相比,焦煤价格优势明显,特别是低灰、低硫焦煤品种的市场价格较高、销售情况良好,抵御市场波动能力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公司完成山西省古交地区银宇煤矿和福巨源煤矿收购,增加产能120万吨/年,市场规模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积极推进所属矿井进行生产系统技术改造和产能规模优化提升相关工作,并贯彻落实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煤矿核增生产能力政策,后续公司所属煤矿总产能规模还将有较大提升。

  与此同时,公司致力于成为优质的区域绿色清洁能源供应商。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生产、开发和供热业务,所属电厂分布在江苏省与河南省境内,均为当地主力电厂。公司所属电力业务控股总装机容量为897万千瓦(均为在运机组)、参股装机容量为420万千瓦(其中:在运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为220万千瓦)。公司所属电厂装机容量大、技术参数高,所属燃煤机组发电煤耗低,所有在运火电机组均实现了超低排放,属火电行业的清洁能源,竞争优势明显;且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和人口稠密的中原经济区,区域内用电量大,电力业务需求和效益有保障,为所属区域主要电源支撑点。

  聚焦全钒液流电池发展 构建储能全产业链转型目标

  在国家“双碳”政策指引下,公司有序推进集“钒矿资源整合、开采冶炼、电解液制备、电堆及关键材料生产、系统集成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布局。2022年年初,公司制定的发展规划第一步“1年内储能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已得到有效落实,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发展架构与布局已经基本形成。同时,公司通过合作方式积极探索向抽水蓄能、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等其他储能技术拓展,作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域全产业链发展的补充。

  2022年8月,公司与海德股份共同投资10亿元在北京设立德泰储能,作为公司储能产业发展平台,合力进军储能行业。德泰储能以投资电化学储能项目为主业,为新能源及传统电力系统提供全套储能解决方案,全力打造电化学储能全产业链。

  在上游领域,公司通过德泰储能收购汇宏矿业65%股权,获取上游优质钒矿资源以及提升高纯钒冶炼技术。汇宏矿业拥有平均品位1.06%的备案5.7万吨、后续可拓展至24.15万吨的五氧化二钒资源量,将建设2×3,000吨/年高纯五氧化二钒选冶生产线,一期按年产3,000吨五氧化二钒设计,并充分发挥公司自身技术优势,增加了石煤余热发电工艺,预计2023年6月开工建设。

  在储能项目应用上,公司通过德泰储能在公司所属张家港沙洲电力开展储能辅助调频项目建设,在沙洲电力二期2×100万千瓦机组上建设30兆瓦/30兆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该项目属于国内首创的火电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辅助调频项目,将率先突破全钒液流电池在火电调频领域的市场应用场景,形成具有公司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储能技术发展路线,为火储一体化项目推广起到示范作用。一期按3兆瓦/3兆瓦时规模建设,预计2023年6月开工建设。

  在储能装备制造与核心技术上,德泰储能于2022年12月与具有研发优势和先进成果的长沙理工大学签署协议,取得十项全钒液流电池相关储能先进核心专利技术,涵盖了从电池系统到电堆结构、改性电极、交换膜等全钒液流电池核心应用范围;同时,德泰储能与长沙理工大学储能研究所贾传坤教授共同投资设立德泰储能装备公司,主要从事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及商业化运作。德泰储能装备公司主要进行新一代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生产及研发工作,将建设年产能500兆瓦的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及相关产品生产线。该项目是国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相关产品技术具有原创自主知识产权,投产后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德泰储能装备公司已于2022年12月完成设立,正在全力推进项目一期年产能300兆瓦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建设各项工作,预计2023年6月开工建设。

  以煤电为基、以储能为翼 打造“传统能源+新型储能”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

  在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方面,公司表示,以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为指引,不断夯实现有煤炭、电力与石化能源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煤电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全力提升现有能源产业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全面打造成为清洁、高效的综合能源企业。煤炭业务继续稳基础、提产能,着力提升煤炭安全、高效生产能力,五年内总产能规模力争突破2,000万吨/年;电力业务充分发挥机组容量大、可靠性高、性能先进等优势,积极扩大供热市场,保障区域电力和热源供应;石化业务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挖掘项目功能潜力,拓展油品贸易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以煤电为基、以储能为翼,在深挖现有煤电传统产业潜力提质增效,保证基本盘稳定增长的同时,公司高举储能大旗、紧盯储能赛道、聚焦全钒液流电池,坚定不移地向储能行业转型。公司将结合自身产业、管理优势,通过与央企、地方国企、科研院所及储能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在现有已形成的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基本架构基础上,全面打造和完善储能材料资源整合、提纯冶炼、储能新材料、装备制造和项目系统集成等储能全产业链,实现从储能材料资源整合、储能装备制造与集成到投资储能项目的全面发展,为新能源及传统电力系统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力争2025年储能产业形成规模;2027~2030年进入储能行业第一方阵,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占有率30%以上目标,成为储能行业全产业链发展领先企业,储能板块规模与现有煤炭及电力板块规模相当,从而形成“传统能源+新型储能”双轮驱动发展的新格局。(全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