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根丝”到“一张网”:中国巨石的绿智升维

10月23日,中国巨石第31届国际玻纤年会在桐乡隆重开幕,来自全球的1000多位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围绕“绿智引领 共链未来”这一主题,共同探讨玻纤行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作为全球玻纤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巨石通过此次年会向世界展示了一条以绿色化与数智化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多重风险交织的2025年,中国巨石不仅刷新了销量纪录,更在零碳制造、科技创新、双链融合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家企业正从单一生产商蜕变为集研发、生产、销售、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展现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新范式。
绿色革命:从源头到全产业链的低碳变革
绿色发展不是口号,而是深入企业骨髓的基因。中国巨石在2024年就率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行动方案》,明确“2027年碳达峰、2057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这一规划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体系。
在江苏淮安,47台风电机组迎风转动,为年产能20万吨的零碳智能制造基地提供100%绿电。2025年,该基地成功试验窑炉天然气掺氢燃烧技术,实现全球行业内的首次跨越式突破。配套建设的46.6兆瓦时储能设施,形成了“风光氢储一体化”运行模式,让绿色能源闭环成为现实。

“我们不仅在制造产品,更在探索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顾建定道出了企业的核心追求。这种追求已延伸至全产业链——上游通过绿色包装和物流,新型模压托盘每年可节约2.5万棵成年树木;下游用玻纤复合材料代替传统材料可使每辆汽车减重15%。公司推出的JPR回收玻纤,较常规玻纤减碳量达到35%,广受市场好评。
创新突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边界
创新是中国巨石发展的核心引擎。2024年,公司建立管理创新委员会和技术创新委员会,构建大研发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重大新产品开发等领域部署一系列创新课题。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巨石与客户携手开发的“新能源汽车用玻纤”和“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玻纤织物”成为销量新动能;“抗热氧老化增强尼龙用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打破行业“天花板”;新能源汽车增强PP用玻璃纤维短切原丝”实现30%以上减重。目前,巨石玻纤产品已广泛应用于6万多种产品,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2025年,公司新增专利授权85件,其中发明授权37件,近三年发明授权率超90%,专利申请量、保有量行业第一。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产业链协同创新,巨石正突破关键原料和装备国产化瓶颈。
智造升级:AI驱动产业变革
数字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智能化不是远景目标,而是当下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公司以AI技术为引擎,推动生产从标准化向个性化、从劳动密集向算法密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跃迁。
2025年作为巨石AI创新元年,公司发布了16个“AI+玻纤课题项目”,并将每年8月定为“AI创新月”。通过构建“总部赋能中心”及“基地场景实验室”,以AI创新“双引擎”模式实现战略规划与落地执行的衔接。
目前,公司已实现近半数生产线“运营-生产”全贯通,全球运营系统全覆盖。通过工业互联网,巨石已联接产业链上下游350余家企业,以“链主工厂”之力推动产业链数据流动,释放“数据乘数效应”。2025年,巨石两家工厂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智能制造成果显著。
全球布局:构建韧性供应链体系
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产品开发,再到循环利用,巨石不断延伸价值链,构建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通过“新型供应商关系签约仪式”,巨石与供应商建立超越普通交易的合作关系。“我们通过签订长约、保证采购份额等方式进行深度绑定。”巨石采购供应部总经理沈伟锋表示,“这种模式既给了供应商稳定的预期,也为我们锁定了优质资源。”
目前公司已拥有10多家海外销售公司和埃及、美国两大海外生产基地,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建立合作关系,跨国指数超25%。面对全球关税政策突变、反倾销加剧的挑战,巨石快速进行全球产能调整,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国际运营能力。
中国巨石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从“一根丝”的制造,到“一张网”的产业链生态构建,巨石通过绿色化与数智化双轮驱动,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正如本届年会主题“绿智引领 共链未来”所启示的,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中国巨石以其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正引领全球玻纤行业走向更加绿色、智能、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