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创新内核!产品加速落地 复星医药上半年业绩稳中有升

http://ddx.gubit.cn  2023-08-30 22:57  复星医药(600196)公司分析

进入2023年,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继续稳步向前。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213.9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7亿元,同比增长15.74%。

其中,创新产品上市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和销售增长是上半年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报告期内,核心制药业务在创新产品加速放量的推动下,实现收入159.95亿元,同比增长11.64%。

创新成果加速落地,产品收入放量增长

作为中国医药创新领军企业,复星医药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到医药商业领域。其中,制药占收入的比重在70%以上。

在制药领域,复星医药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模式布局创新药品,这也是颇具复星特色的一种开放式创新研发体系。公司从2009年开始投入创新药,到2019年进入创新药收获期,截至目前已上市了包括汉利康、汉曲优、奕凯达、苏可欣、汉斯状等在内的十余个创新药(适应症)。

随着中国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2022年初,复星医药亦加速了对核心制药业务的升级优化,分设创新药事业部、成熟产品及制造事业部和疫苗事业部,强化业务分线聚焦,并通过对研发、生产及营销三大体系的整合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加速落地创新成果。

仅2023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就有5个创新药(适应症)获批上市,创新产品组合进一步扩容,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与此同时,已上市创新产品收入也保持了快速增长。

PD-1单抗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56亿元(2022年3月获批,2022年全年收入为3.39亿元),进入商业化放量“加速期”;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收入同比增长57.1%,达到12.8亿元;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收入同比增长32.7%。

在30日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上,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表示,就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汉斯状、汉曲优等核心产品的销售符合预期。预计随着新增适应症的获批及海外上市的推进,未来这些创新产品的销量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上半年,汉斯状新增获批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适应症,成为全球首个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国内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新增获批二线适应症,用于一线免疫化疗无效或在一线免疫化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

“奕凯达获批二线适应症后,近两个月患者已经有所增加。而汉斯状新适应症推出后,我们也在考虑如何扩大它的可及性,让更多患者负担得起,包括评估纳入医保的可能性等。”吴以芳说。

精益运营降本增效,多项指标逆势向好

“今年上半年,国内外医药行业整体承压。但压力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压力之下,我们反而反思不少,并及时纠正日常经营中的一些问题,为企业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吴以芳这样谈到,并表示,其对中国生物医药的产业环境仍然保持乐观。

因此,可以看到的是,虽然上半年疫情红利开始消退,但在“精益运营、降本增效”的思路的指导下,复星医药多项财务和经营数据依然向好。

其中,归母净利润的增速超过营收增速,且经营活动现金流完全覆盖净利润,显示公司规模效应明显、盈利质量较好。未来随着收入的增加,净利润有望进一步释放。

与此同时,随着研发、生产及营销三大体系的整合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整合效应亦逐步显现:报告期内,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以及医疗健康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毛利率分别为 55.52%、52.57%和20.64%,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加。

特别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虽然新冠抗原、核酸检测试剂的收入等以及非自有抗疫产品海外销售收入有所下降,但剔除抗疫产品影响后,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仍取得了近9%的增长。

营业成本方面,对比去年同期减少近9亿元,达到106.99亿元。并且随着毛利率相对较高的新品及次新品在总收入中占比提升,集团整体毛利率提升明显,报告期内毛利率为50%,较上年同期增加 4.24 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上,因汉斯状等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市前筹备投入的增加,复星医药上半年销售费用率维持在20%以上,较上年同期略有增加,但对比其他大型制药企业普遍30%以上的销售费用率来看,仍处于行业中等偏下水平。

开放式创新研发体系兼容并蓄,赋能未来价值

复星的开放式创新研发体系赋能了创新产品的发展,而复星式的开放创新研发体系也是兼容并蓄的。吴以芳表示,因此,一方面要积极拥抱外部优势力量和资源,另一方面,复星医药还在持续加强自研能力的建设。

“包括在病理学、药理毒理等领域,我们引入了大量人才。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更好地把握创新研发的前沿技术与趋势,提高我们产品管线的价值。”他说。据称,截至目前,在复星医药的产品管线中,自研与外部BD产品的比例是各占一半。

“但这个比例并非绝对。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是适合企业发展的、能给患者带来价值的,都会是我们考虑去推进的。”吴以芳强调称。

截至报告期末,复星医药主要在研创新药及自研生物类似药项目已经超过70项。随着这些创新产品的陆续上市,也将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仅2023年上半年而言,复星医药获独家商业化许可的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倍稳(盐酸凯普拉生片)、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产品珮金(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以及新一代拟钙剂旁必福(盐酸依特卡肽注射液)均已于中国境内获批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在创新药领域的产品布局。

此外,还有4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适应症)申报上市(NDA),7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适应症)于中国境内获批开展临床试验(IND)。

未来,复星医药又会如何做好这些创新产品的商业化?对此,吴以芳给出的答案是,“坚持走专业化道路”。

“尤其是一些新机制、新靶点的创新药,我们肯定要在专业学术上和意见领袖、临床专家做好深度沟通。一个创新产品,只有在临床真正用好才能造福患者。所以在未来的产品商业化上,我们会持续加强与专家的专业互动和交流,团队布局更多强调医学和专业沟通。”他表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