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的“压舱石”和 “推进器”

http://ddx.gubit.cn  2023-09-01 13:10  复星医药(600196)公司分析

作者:汉中

近日,复星医药(600196.SH)发布2023年上半年年度报告,据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13.95亿元,同比实现稳健增长,其中,核心业务制药板块实现收入159.95亿元,实现双位数增长,同期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77亿元,同比上涨了15.74%。

近年来,面临行业调整期、资本市场承压的复杂环节,复星医药坚持锚定创新,创新产品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创新转型成果显著,本土及海外业务两端均呈现稳健发展,成为复星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与此同时,复星医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管线进展迅速,多款在研产品进入关键临床或审批阶段,这也为其行稳致远建立了强大的“推进器”。

创新产品上市驱动产品结构优化

积极推进多款全球领先创新产品落地本土

从经营方面来看,复星医药利润与核心业务的增长得益于自于其创新产品带来的销售规模提升。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创新产品中的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及曲妥珠单抗原液、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及新进入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的欧泰乐(阿普米斯特片)和奥康泽(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也均在收入端呈现出快速增长。

据统计,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汉斯状共实现收入5.56亿元,进入商业化放量“加速期”,同期汉曲优收入同比增长57.1%,苏可欣收入同比增长32.7%。在生物医药行业不断内卷、大环境调整的情况下,近年来,复星医药的创新产品和适应症不断落地,差异化竞争,同时依托自身开放式创新模式,打造了良好的产品组合。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作为国内医药健康行业的创新领军企业,目前复星医药的创新产品主要覆盖肿瘤(实体瘤、血液瘤)、自身免疫、中枢神经、慢病(肝病/代谢/肾病)等核心治疗领域,其产品在多项业务领域中均占据了重要市场份额。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生物创新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更是于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新增获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适应症,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靶向PD-1单抗药品,在行业领域内引发了高度关注。

不仅如此,依托自身国际化优势,复星医药近年来也一直在着力推动多款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落地中国,而本土化的推动也成功让众多全球领先产品惠及到更多中国患者。

从成果来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国内发布的首款CAR-T药物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已于中国境内新增获批二线适应症,药物将惠及我国淋巴瘤患者。同时,复星医药联营公司旗下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系统“胸腹腔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已于2023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国产医疗器械注册批准。据悉,该系统可应用于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妇产科、胸外科等腔镜手术。据统计,截至目前。公司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装机量已超330台,全年手术量已突破10万例。不仅如此,复星医药获得独家商业化许可的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倍稳(盐酸凯普拉生片)、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产品珮金(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以及新一代拟钙剂旁必福(盐酸依特卡肽注射液)也均于中国境内获批上市。

综合来看,以上产品在惠及更多中国患者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产品布局,更为企业在国内业务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打造产品成长动能

多款在研产品已进入关键临床或审批阶段

创新产品不断推出的背后,是复星医药对于研发的高重视和高投入。

据统计,报告期内,复星药业的研发投入共计达到28.84亿元,同比增长19.77%,位于行业前列;其中,研发费用达21.34亿元,同比增加3.07亿元、增幅为16.80%。其研发领域的不断投入为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及落地注入了源源动力。

据半年报披露,上半年,复星医药共有5个创新药(适应症)、10个仿制药(适应症)获批上市;4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适应症)1、34个仿制药(适应症)申报上市(NDA);7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适应症)于中国境内获批开展临床试验(IND)。

与此同时,在研管线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MEK1/2选择性抑制剂FCN-159用于成人I型神经纤维瘤治疗已启动中国境内III期临床研究,且其在研的2项适应症先后被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自主研发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也已完成III期临床入组。此外,包括DaxibotulinumtoxinA型肉毒杆菌毒素(RT002)、盐酸替纳帕诺片(Tenapanor)在内的多款在研药品于中国境内的上市申请(NDA)获受理。截至目前,公司已有多款产品(适应症)陆续进入上市前审批阶段,这也为公司产品端后续的放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机构研究指出,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复星医药持续丰富创新产品管线并加快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转化落地。根据IQVIA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复星医药的医院用处方药销售收入位列全国第12位,同时根据全球医药智库信息平台InformaPharmaIntelligence新发布的《2023年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分析》白皮书,公司再次入选“全球医药企业研发管线规模Top25”。预计未来随着在研管线的快速推进以及产品通过审批后在市场开启放量,届时公司的成长属性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显现。

建设海外商业化团队稳健全球化发展

伴随研发及管线的持续推进,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亦稳步推进。

据资料显示,目前在美国市场,复星医药的仿制药自营队伍已初步成熟,现已与5家大型分销商及16家集中采购组织开展合作,推进制剂产品销售。同时,报告期内,作为首个中欧双批的国产单抗生物类似药,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中国境内商品名:汉曲优)于美国的上市许可申请(BLA)已获美国FDA受理;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于欧盟的上市许可申请(MAA)亦获受理。另外,同期公司亦通过与BostonOncology、KGbio等国际知名药企许可合作布局众多新兴国家市场,进一步促进了其优质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可及性和认可度的提升。

而另一方面,在新兴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在非洲市场主要面向撒哈拉沙漠以南英语区及法语区开展医药产品出口分销业务,其销售网络已覆盖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集药品研发、制造及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科特迪瓦园区已启动建设,未来将实现非洲本地化药品制造及供应。

此外,为夯实制剂出海基础,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生产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其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注射用青蒿琥酯(Argesun)通过WHO预认证(WHOPrequalification),成为首个通过WHO预认证的“一步配制青蒿琥酯注射剂”。印度控股子公司GlandPharma完成对欧洲CDMO公司Cenexi的收购,战略布局欧洲市场CDMO业务,成功构建了欧洲本土化制造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现阶段复星医药的全球BD团队正持续加强产品和IP的双向许可并通过合作开发、许可引进等方式布局前沿领域,美国、非洲、欧洲及印度的药品临床及注册团队持续强化海外药品注册申报能力,其国内产线正加速推进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国际营销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

在行业的加速调整期,复星医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穿越周期,行稳致远。该业内人士表示,预计未来,依托多年的产业经验积淀、高强度创新研发投入和全球渠道网络建设,复星医药将能够让更多的创新产品实现全球商业化,为其经营与长期发展带来更多的价值提升,并为公司打造长期发展引擎。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