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复星医药:三十年创新引领,开拓全球化新征程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落楠) 秋意渐浓,第七届进博会如期而至。恰逢企业成立30周年,今年,复星医药在600平方米的展位(展位号:7.1 B3-02),携手全球合作伙伴,为四海来客献上一场“创新秀”。
“进博会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创新成果和国际化布局的绝佳舞台。”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十分感慨地说,以创新为发动机、国际化为驱动力,复星医药走过30年发展历程,专注于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引入了多款创新药械落地中国,也助推中国创新成果走向全球。
三十而新,复星医药擘画新蓝图,再启新征程。吴以芳表示:“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和国际合作,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更多选择。”
再赴进博之约
作为七届进博会的“全勤生”,复星医药今年的展品依然新意满满,看点十足。
创新治疗技术能给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复星医药此次展出的多款医疗器械备受期待。
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困扰,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磁波刀”技术带来了一种无创、精准的治疗方式。“磁波刀”即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是一种具备完全介入放射学特征的无创治疗设备,目前在全球已治疗超过20000例特发性震颤及帕金森病患者。
在今年进博会上,“磁波刀”全新V2机型——“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脑部治疗系统将进行中国首展。这一全新机型已在美国获批,并申请在中国注册上市。据悉,该机型可适配更多品牌型号磁共振机型,进一步扩大技术可及性。
全球首款128通道无液氦脑磁图仪也将与公众见面。脑磁图是通过测量大脑神经元放电产生的微弱磁场来进行脑功能成像的技术,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此次展出的脑磁图仪Marvel MEG由复星医药的战略伙伴北京未磁科技自主研发,打破了对屏蔽房和液氦的传统依赖,具有安全、无创、精准、高效的特点,带动脑磁图临床可及性的新提升。
在医疗器械领域,除了新展品,前几届进博会“流量密码”返场,带来了“展品”变“商品”的新进展。作为全球唯一采用形状感知技术经自然腔道的支气管镜控制系统,Ion支气管镜机器人2019年首次在进博会展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3月,该产品在我国获批上市,同年9月实现了首台商业装机并顺利完成首次商业应用。今年参展,复星医药将手术场景搬到了现场,还将发布支气管镜机器人精准诊疗解决方案。
在创新药物领域,复星医药展示的产品涵盖肿瘤、自身免疫、慢病等治疗领域。CAR-T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全球首款银屑病口服靶向药物阿普米司特片(欧泰乐)、用于治疗慢性肾病接受血液透析的成人患者的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唯一的多肽类拟钙剂盐酸依特卡肽注射液(旁必福)等将继续与观众见面,此外,全球首个磷吸收抑制剂盐酸替那帕诺片迎来中国首展。
国际化不惟“出海”
在进博会上秀出的一个个“全球首个”“中国首展”,展现了复星医药强大的全球化运营能力。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商业化落地难度也高;欧盟及英国拥有较强的支付能力,但市场分散,准入规则有国别差异;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要考虑监管法规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对于“出海”主要目的地的机遇和挑战,复宏汉霖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我们通过与全球业务伙伴不断接触所了解到的。”
复宏汉霖是复星医药旗下专注于大分子药物的全产业链平台,成立14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汉”字辈产品,并且不断探索国际化旅程。
虽道阻且长,但步履不停,复宏汉霖如今已有3款产品在国际获批上市,其中,抗肿瘤药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汉曲优)在美国、欧洲等48个国家和地区获批。“复宏汉霖的国际化是按公司战略、资源和人才三方面全力匹配的重视度来推进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复宏汉霖对国际化的高度重视,与复星医药一脉相承。从二十年前自主研发的青蒿素类抗疟药走向非洲市场,到如今自主研发的新药走进美国、欧洲等法规市场,在国际化过程中,复星医药通过自建团队、全球并购等方式,逐步建立起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的全球化运营体系,不断刷新国际化业绩。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在境外的营业收入达55.10亿元,金额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实现了同比增长。
对于复星医药来说,国际化不只是“走出去”。多年来,复星医药与海外企业合作,向中国市场引入、推广了一批创新产品,更好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
依托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复星医药进一步推动这些创新产品本土化,手术机器人系列产品和技术的引入和转化正是其中的生动实践。
美国直观医疗是全球医疗手术机器人领军企业。2017年,复星医药与直观医疗深化合作,在中国联合创立了直观复星,摁下了构建本土化手术机器人生态系统的加速键:
2021年10月,直观复星达芬奇创新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可为国内医护人士提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试驾及技术培训;2023年10月,首台国内生产的达芬奇Xi手术系统落地,中国成为美国以外全球唯一的达芬奇主机生产基地;2024年6月,直观复星总部及产业化基地落成启用,该中心集研发、生产和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可以生产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及Ion支气管镜机器人相关零部件。
“全球化发展不仅给复星医药带来更多合作机会,也为我们的创新生态注入新活力。”吴以芳说道。
创新底色鲜明
打开复星医药企业官网,“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创新整合者”的愿景跃入眼帘。在复星医药的“4IN”战略(创新 Innovation、国际化 Internationalization、智能化 Intelligentization、整合 Integration)中,创新居于首位。这无一不传递出复星医药的创新决心。
复星医药的业务范围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等方面及医药商业领域,核心业务是制药业务。对全球医药市场动向的深刻洞察,使得复星医药对于创新具有敏锐的前瞻性。2009年,复星医药就布局创新转型,招揽人才,搭建平台,开始进行创新产品孵化。十年磨一剑,2019年,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利康)成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生物类似药,也开启了复星医药的创新收获期。近年来,复星医药已上市10余款新药(含生物类似药),为乳腺癌、肺癌等疾病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不同于大多数药企,复星医药的创新体系具有开放性。”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全球研发中心CEO王兴利介绍,复星医药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产业投资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对接全球资源,持续丰富产品管线,在创新研发方面快速发展。
据悉,复星医药聚焦实体瘤、血液瘤、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重点强化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细胞治疗、小分子核心技术平台,并探索布局RNA、基因治疗、AI药物研发等新技术。目前,复星医药主要在研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项目超过70项(按适应证计算),其中自研产品50多项,许可引进创新药20项。
创新产品上市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和销售增长已成为复星医药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制药业务实现收入146.77亿元,其中,创新药品收入超37亿元,保持稳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复星医药的创新产品也成为License-out的重要资源。据悉,截至2023年底,复星医药的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和其在研的帕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三款产品的海外授权金额已超过8亿元。
复星医药正不断擦亮创新底色,这不仅体现在对创新研发的持续投入,也表现在研发方向的选择上。
复星医药越来越强调高价值创新,针对重大疾病和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开发更具有临床治疗优势的产品。“我们早期的创新研发多采取跟随战略,现在则更强调转型升级,从跟随创新转变为源头创新,并敢于在全球实现创新引领。”吴以芳说。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