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种子”育“科技苗”

查股网  2025-04-08 07:53  金种子酒(600199)个股分析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温菁菁 本报记者 鲍曼君

清晨7时,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六三种业的分子育种实验室内已是一片忙碌。荧光显微镜下,幽蓝光束穿透器皿,映照出水稻基因密码的跳跃;全自动种子加工线上,金灿灿的稻种如星河流转,经光谱筛选、纳米包衣,最终封装成一枚枚承载“中国芯”希望的种子芯片。这座占地45亩的“种子方舟”,正以科技之力,将农业新质生产力播撒向万里沃野,悄然改写着“汗滴禾下土”的传统农耕图景。

“每一粒种子,都有自己的‘数字身份证’。”六三种业法人邓晖轻触智慧大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系统的三维模型随之旋转。

邓晖介绍:“利用这项技术,结合基因测序和智能筛选,过去培育一个良种需要8年,现在能缩短到3年。”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运用基因编辑技术,攻关稻瘟病抗性,让水稻在重病区也能挺直“脊梁”。陈列架上,“明1优臻占”“福兴优臻占”等120多个审定品种的玻璃瓶在晨光中闪耀,它们是该公司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质生产力提升民族种业自主创新水平的结晶。

其中,“明1优臻占”作为该公司合作育成的代表,集高产、优质、抗病、广适于一身,米质优良且商品性突出,深受市场认可。其亩产可达600-650公斤,较同类香稻增产约20%,有效破解了“优质不高产”的市场痛点,显著提高了农民收益。该公司持续创新,臻占系列新品种亦将陆续推出,以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然而,科技创新的背后,是巨大的资金投入。六三种业常年试验规模超200亩,年均筛选鉴定材料逾2万份,科研投入超400万元。

“5年前,我们还在用竹筛手工筛种。想引进全自动化设备,提升效率和品质,但几千万元的设备投入和持续的研发费用,让公司资金捉襟见肘。”看着如今车间里高效运转的德国进口光选机,邓晖回忆起当初的困境。

正当邓晖为资金发愁之际,农业银行三明沙县支行的客户经理主动上门,践行“客户不等‘贷’”的服务理念。了解到六三种业在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其面临的资金瓶颈后,农行迅速行动。

“了解到企业需求后,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了对接。”农行三明沙县支行负责人表示,“支持像六三种业这样拥有核心技术、代表农业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企业,是我们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农行三明分行积极运用信贷政策,为六三种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最终审批发放了3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专项用于设备更新改造与科研投入。考虑到该公司属于绿色发展企业,农行还给予了利率优惠,每年可为企业节省不少利息成本。

“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邓晖感慨。有了农行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六三种业不仅顺利建成智能化种子加工生产线,让“铁疙瘩”替代了“老把式”,更对育种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为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如今,站在分子标记实验室的观景台前,望着智能温室里茁壮成长的试验稻,邓晖眼中充满希望:“农行给的不仅是贷款,更是我们搞育种创新、为中国饭碗装中国粮的底气和信心。”

春风拂过,智能温控大棚内,携带优良基因的“科技苗”绿意盎然,光谱补光灯模拟着最适宜生长的光照。这些深扎在金融与科技共筑沃土中的“希望之种”,正蓄势待发,即将在广袤田野上,绘就中国种业的黄金时代画卷。农行三明分行正以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现代农耕文明的崭新篇章,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