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汇能源董事长韩士发:加速转型让煤化工更加现代化绿色化
|
◎上证报新疆调研组
天山北麓,一条条“钢铁巨龙”在哈密市淖毛湖矿区集结,特殊的“黑色旅客”坐上火车从这里出发,奔向东南方,最终在甘肃红柳河与兰新铁路完成“交接”,新疆优质的煤炭资源就这样一车接一车输送到东部地区。这条运煤专线正是新疆首条由民营资本投建的地方铁路——红淖铁路。
“公司在建设淖毛湖煤炭煤化工基地的时候,就有修建红淖铁路的计划,如今来看效果非常好。”广汇能源董事长韩士发说,这条耗资107亿元,全长约435公里的铁路目前年运能超过6000万吨,已成为“疆煤东运”的重要通道。
立足煤炭,但又不局限于煤炭。在韩士发看来,本着“产业报国、实业兴疆”初心的广汇能源,要从国家“双碳”战略出发,围绕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建设下功夫,在稳固煤炭“压舱石”的基础上,力争开创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现代煤化工向新能源和氢能“两个耦合”的发展新局面。
立足资源优势 让煤化工更“现代化”
广汇能源三季报显示,公司今年1至9月实现净利润48.51亿元。其中,煤炭板块也贡献了“力量”。
不得不说,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广汇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据介绍,广汇能源目前在新疆拥有煤炭资源储量65.97亿吨,其中白石湖煤矿资源量17.73亿吨、马朗煤矿资源储量18.09亿吨、东部勘查区资源储量30.15亿吨,且都位于哈密地区,不仅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而且煤炭资源禀赋条件好。
“我们的煤炭是富油煤类型,属于高质量的气化原料煤和动力煤。”韩士发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虽然眼下业务板块较多,但煤炭是发展基础,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正是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在保障疆煤外运的同时,广汇能源围绕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和煤制甲醇/天然气两条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链补链强链,构建起集资源开发、就地转化、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链,让煤炭资源经过循环利用被“吃干榨净”完成绿色转变。
在韩士发看来,现代煤化工的标志是更少的碳排放、更低的能耗指标以及向新材料延伸和新技术应用。“广汇能源的煤化工已经逐步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耦合发展,接下来就是在新材料领域发力,更好地与绿色环保相结合。”韩士发说。
以广汇能源旗下环保科技公司的荒煤气综合利用年产40万吨乙二醇项目为例,该项目首次将“WHB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应用于荒煤气制乙二醇,年可有效利用荒煤气约30亿立方米,有效节能16.8×106GJ/a,每年可直接减排二氧化碳60万吨,间接减排二氧化碳170万吨。
紧抓“双碳”机遇 加快绿色转型步伐
过去,大家提到煤化工产业,第一印象就是高污染、高能耗。那么,煤化工产业能否实现绿色生产?答案是肯定的。在韩士发看来,依托科技力量,不断锐意创新,煤化工完全可以实现和新能源耦合发展。
今年3月,广汇能源首期“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示范(CCUS)项目”试运行,产出合格液态二氧化碳并用于驱油。截至目前,项目试生产运行稳定,日均生产280吨至300吨液态二氧化碳产品。
“大多数碳捕集项目是亏本的,更不用说赚钱,而我们的CCUS具有经济性,未来可期。”韩士发表示,广汇能源的“碳捕捉”项目有应用场景的优势,新疆油田资源丰富,该项目产出的液体二氧化碳可用于油田端驱油增产,能替代现有水驱工艺为油田节约用水。
韩士发称,公司正在加快推进300万吨/年CCUS项目,最终目标是要把旗下所有化工厂的二氧化碳“捕集”起来,一方面通过与油田端合作消纳,另一方面将依托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技术运用,用于矿区甲醇卡车等场景,从而实现就地消纳。
除已推进实施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驱油项目外,广汇能源还明确了今后转型的另一重点方向——氢能产业。
韩士发表示,广汇能源所属的哈密淖毛湖地区“风光热”资源丰富,利用“风光热”发电并制绿氢有着明显的区域优势,同时公司煤化工项目副产的荒煤气中有较高含量的氢,工业制氢成本优势显著。
为此,广汇能源计划在2023年至2024年建设“绿氢+工业副产氢+储氢+加氢站+氢能燃料重卡”应用示范工程。同时,针对淖毛湖地区矿山开发、煤炭及煤化工产品中短途运输涉及大量的矿卡、重卡的应用场景,公司有意在淖毛湖地区开展氢能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替代,通过交通运输场景应用实现氢能产业的综合利用。
对于未来发展,韩士发认为,走清洁低碳之路是发展正道,公司将围绕新疆“八大产业集群”“三基地一通道”建设所带来的机遇,积极构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相互融合的生态体系,为新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广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