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活动走进国电南自

查股网  2024-08-17 09:39  国电南自(600268)个股分析

“档案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活动走进国电南自

不忘报国初心 勇攀科研高峰

市档案馆向国电南自集团赠送地下党员户籍卡档案复制件。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克良辰 通讯员 徐昕磊 摄市档案馆向国电南自集团赠送地下党员户籍卡档案复制件。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克良辰 通讯员 徐昕磊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苍淑珺姜晓娟

从中国第一台自制水文仪器,到第一套330千伏继电保护装置,再到覆盖现代大型水电站、火电风电机组、电网的自主可控系统,这些意义重大的产品都被镌刻在国电南自的档案册上。8月16日下午,由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档案馆、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档案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走进国电南自”主题活动,邀请多位劳模、科研工作者以读档、读报、口述历史的形式,重温国电南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奋斗历程,激励当代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攀登科技高峰。

新生:户籍卡里的红色历史

今年4月,《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南京地下党员户籍档案史料展》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展出。其中,有两张户籍卡属于当时的民国“中央水利实验处”员工——中共地下党员王志京、何子峰。

活动现场,视频《新生》和市档案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讲述的《两张户籍卡的故事》,带领人们重温了新中国成立前夕地下党组织开展护厂斗争的历程。在王志京、何子峰等地下党员的努力和进步职工的协助下,“水工厂”毅然投入人民怀抱,成为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领导下的国营企业,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留了珍贵的工业火种。

“那时候大家干劲特别足,天天加班加点,哪边要是有了些技术革新、新的产值,就要敲锣打鼓送喜报。”80多岁的南自战斗英雄、省级劳模童维智作为1958年进厂的亲历者,回忆起当年火热的生产建设场景,并且将一份珍藏多年的劳动竞赛“一等功臣”的奖状捐赠给市档案馆。

跨越:“330”助力工厂“水转电”

在国电南自浦口高新园办公区大厅里,陈列着一台从黄河刘家峡水电站拆换下来的“330千伏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这正是企业实现“水转电”的里程碑式产品,老南自人亲切地称它为“330”。

活动现场,南自青年科研工作者向人们讲述了“330”的研制历程,原南自总厂副厂长、省级劳模王宝平也说起参与“330工作组”的往事。当时王宝平还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因为“330”来到南京,“工厂里缺少继电保护的试验设备,我们就到处想办法借。为了不影响工厂生产,每天晚上厂长把车床架好,我们经常干到夜里十一二点才回去休息。”

“330工作组”成员们奋战了60多天,在1968年12月26日前试制成功第一台样机。1972年6月,南自生产的我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330千伏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在刘家峡水电站输变电工程上使用。

奋进:劳模精神鼓舞后来人

巴黎奥运会刚刚结束,而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电南自就已经在默默服务奥运了。此次活动现场,本报青年党员代表诵读了2008年8月16日的《南京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北京奥运很精彩南京产品很“露脸”》,文中介绍了国电南自等南京企业的产品在北京地铁线上启用。南自提供的产品和系统让地铁实现变电站继电保护微机化、电力监控自动化,可以达到无人值守的要求。

电力行业领域有许多被国外企业“卡脖子”的痛点,以南自人为代表的科研型企业,坚持自主研发,针对多个“卡脖子”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南自研发领军人、省级劳模吴科介绍,他带领“吴科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的发电站分散控制系统“华电睿蓝”已成功投运,实现自主可控率100%、国产化率100%的“双百”目标。吴科表示:“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国家这列‘复兴号’列车上的一枚螺丝钉。”他的质朴话语,正是南自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