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400亿搞研发“死磕”创新药 赴港上市开启国际化新征程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国内“医药一哥”恒瑞医药(600276.SH)正式启动“A+H”上市,即将踏上国际化新征程。
以仿制药起家,发力创新药,恒瑞医药加力进击,2011年以来,研发投入合计超过400亿元。目前,恒瑞医药已经有17款创新药,4款2类新药在中国上市。
2024年,恒瑞医药迎来里程碑式的超越与突破——创新药撑起了营收的半壁江山。
恒瑞医药的资本运作同步进行,正式启动赴港上市。恒瑞医药将如何出海?分析人士认为,公司出海的路径,可能是借力国际资本,通过产品+股权方式出海。
研发费用率超20%
积极投身新药研发,恒瑞医药已经夺得了国内创新药“一哥”的称号。
恒瑞医药以仿制药起家,发力创新药,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孙飘扬的胆识直接相关。
“创新,永远是恒瑞的主题,是恒瑞的生命线。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恒瑞的今天。”孙飘扬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这样评价恒瑞医药。
1990年,新任连云港制药厂(恒瑞医药前身)负责人的孙飘扬力排众议搞自研,“没有技术,你的命运就在别人手里,我们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
1992年,孙飘扬提出要拿120万元资金去北京科研单位购买抗癌新药异环磷酰胺,这对当时资金不到10万元的小制药厂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而且,买回来的只是一个小试样品,至于工业化路线如何等,都是未知数。但孙飘扬坚持推进,风险再大也要探索,必须为恒瑞医药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
1995年,异环磷酰胺经国家药政部门批准上市,次年恒瑞医药一举成为亿元销售企业。1998年,尝到甜头的恒瑞医药启动了第一个创新药艾瑞昔布的研发。
2000年,恒瑞医药IPO上市,公司借助募资在上海参照国外医药企业先进研发理念建立研发中心。自此开始,恒瑞医药真正迈入了充满风险和机遇的自主研发的征程。
为了支撑研发,恒瑞医药投入了大量资金。据官网披露,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累计超过400亿元。
其中,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2.03亿元、63.46亿元、61.50亿元,占营收比重约为23.94%、29.83%、26.95%。
超400亿元投入研发,恒瑞医药取得了不菲的研发成绩。官网披露,公司已有17款创新药在中国上市,4款2类新药在中国上市。
赴港IPO推动产品出海
发力创新药27年后,恒瑞医药开始积极寻求冲击国际市场。
近几年,中国医药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医药集采背景下,行业竞争激烈,药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曾经经营承压的恒瑞医药重回增长轨道。
2021年、2022年,恒瑞医药的营收及净利连续下滑。在经历两年调整后,2023年,恒瑞医药完成逆转,当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8.20亿元、43.02亿元,同比增长7.26%、10.14%。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89亿元、46.20亿元,同比增长18.67%、32.98%。营业收入逼近历史高位,归母净利润创了历史新高。
2024年上半年,恒瑞医药迎来重要里程碑式的超越与突破——创新药收入达到66.1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大增33%,对外许可收入1.6亿欧元,两项创新药收入之和占公司总营业收入比重一半以上。
正是来自默克制药的1.6亿欧元的对外许可首付款,推动了恒瑞医药的经营业绩快速增长,这让恒瑞医药尝到了甜头。公司决定走国际化之路。
2024年12月9日晚间,恒瑞医药公告,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此举,是为了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
医药产品出海,百济神州的模式是,直接在他国开展临床试验、申报上市,获批后独享销售收入。恒瑞医药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模式,即与国际资本合作,采取产品+股权方式,与资本合作,实现产品出海。
2024年5月,恒瑞医药将旗下三个GLP-1类创新药在大中华区之外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授予Hercules公司。这笔交易中,恒瑞医药不仅换取了超过60亿美元的首付款和各类里程碑款,还能拿到低个位数至低两位数比例的销售提成,而且,还获得了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
自2023年起,恒瑞医药已陆续与跨国药企完成6笔上述类似模式合作,总交易金额接近100亿美元。
开展上述出海模式,恒瑞医药是有条件的。截至2024年7月31日,恒瑞医药拥有90余个处于临床阶段的创新药产品,丰富的管线能够保障公司开展合作。
针对1类创新药,2024年以来恒瑞医药已提交了81项IND申请,有82项IND申请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最新信息显示,恒瑞医药有两款1类新药开展临床试验。
12月25日,恒瑞医药公告称,公司的1类新药HRS-4357注射液获批开展联合ADT和新型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用于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1类新药注射用SHR-4602的三项联合用药方案获批在晚期实体瘤中开展临床试验。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