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能源之城“新”暖未来
转自:新华财经
6月28日,以“能源新时代 世界新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鄂尔多斯举行,这是鄂尔多斯的又一次“抢滩登陆”。一个多能互补、多元驱动的鄂尔多斯全“新”出发。
以“智”促“治”,暖城担当托举能源安全
鄂尔多斯坚决扛起能源保供的重大责任,全面释放产能,每天产煤200多万吨,每天发电3.7亿度,每天输出6300多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向京津冀40多个城市输送近200亿立方米天然气,以一市之力保障了包括长三角地区在内的全国25个省区市的能源使用需求,温暖了大半个中国。
煤炭储量2535亿吨,占全国的1/6;天然气储量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3……能源产业是鄂尔多斯市起家的产业,更是当家的产业。
如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能源供应保障基础;如何实现煤炭由“黑”变“绿”,鄂尔多斯市以“智”促“治”。
在国能神东煤炭集团乌兰木伦煤矿,“矿鸿”操作系统实现了100%覆盖,与43类1808台(套)设备全部成功适配,在所有井下电气设备和控制单元都得到了应用,开采、运输、巡检等环节都实现了少人、无人化。而5G一键智能采煤等“最强大脑”正在全市240多座生产煤矿中依次上演,让一块块优质“鄂尔多斯煤”安全快速地奔向全国各地,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
鄂尔多斯市坚持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导向,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大力推动煤炭生产方式变革,加速转化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大增量。推进建设国家矿山技术创新中心、能源(科学)内蒙古实验室,加快建设鄂尔多斯实验室,做大做强碳基新材料、“矿鸿”工业互联创新、新型电力系统等,新增国家级、自治区级研发机构10家,全面提升能源产业的含“新”量和含“绿”量。
目前,鄂尔多斯市煤矿平均单井产能300万吨,煤炭开采工艺世界领先,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回采率分别为100%、80%。全市已建成绿色矿山156个,其中,20个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136个纳入内蒙古绿色矿山名录,位居全区第一。按规划,2025年,鄂尔多斯市所有生产煤矿将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和智能矿山,让矿区地貌由“沉陷区”变为“风景区”。
升“值”加“新”,现代能源产业千帆竞发
作为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4个现代煤化工示范区之一和西气东输重要气源地的鄂尔多斯,总是成为大项目、好项目的“抢滩之地”,除了“资源富集”这一优势,还有转型升级带来的广阔发展空间。
作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顶梁柱,鄂尔多斯在倾力扛起能源保供政治责任的同时,全力摆脱资源型城市的“桎梏”,全力推动传统能源和煤基产业老树发新芽,用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的优秀答卷回应时代的“大考”,努力走出一条以能源革命为牵引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聚力建设国家非常规能源战略储备、煤基可降解材料、煤基高端化学品等“六大基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基全产业链发展全面推进,构筑了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和烯烃、煤基新材料等多条产业链,煤基可降解材料、煤基特种纤维材料等终端应用产品不断“变现”,实现了煤化工产业的纵向梯度增值,成为了国内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集中区,已形成现代煤化工产能1925万吨……
从“一块煤”到“一束丝”再到“一匹布”,鄂尔多斯市不断强化“链式思维”,瞄准“煤头化尾”,推动煤基特种燃料战略布局、煤基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向下游延伸、传统能源产业结构持续升“值”加“新”、由“黑”向“白”,由“一煤独大”向多业并举转变,产业能级全面迈向世界级,再造一个鄂尔多斯工业。
追“风”逐“日”新能源产业强势领跑
从“山梁”到“光谷”,从“金沙”到“蓝海”,从荒漠化“负资产”成为GDP“富资产”……鄂尔多斯不仅是传统能源的“宝藏”大市,而且也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的“富集区”,属一类风能资源区和二类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3000小时以上,开发条件优越,具备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新能源的资源、土地、调峰、外送等多重优势。新能源开发可利用土地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2.33%;风能、太阳能技术经济总可开发量约为1.4亿千瓦。
既要“羊煤土气”,也要“追风逐日”,全面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这是鄂尔多斯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在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的首座加油、加氢、充电合建站,前来“加氢”的运煤重卡络绎不绝;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金色的沙漠和排列整齐的蓝色光伏发电板交相辉映,“金沙、蓝海、绿洲”熔铸出一匹奋蹄疾驰的“蒙古马”;在伊金霍洛旗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一排排光伏板,真正让废弃矿山变身“绿水青山”;在准格尔旗,光伏板遍布乡村屋顶,农牧民实现了“绿电”自创、借“光”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