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实践”现场观察记
转自:内蒙古日报
一条街的烟火:点燃城市夜经济
□陈凌禹折海军常娜
“老板,再来1份烤凤爪,还要3瓶啤酒。”“10串羊肉串,1份炒花甲。”傍晚时分,在乌兰木伦湖区广场的小吃街上,食客们一声声嘹亮的吆喝,将来来往往的人拽入这片人间烟火中。
“好嘞,没问题,马上就好。”二丫蒙氏烧烤的老板袁秀芳响亮地回答。
袁秀芳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说:“我想把家乡的美味带给远方的游客,能让人们尝尝鄂尔多斯的好味道,也为自己开辟一条新赛道。”肉是本地肉,酒是自酿酒,外地的游客赞不绝口,本地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烧烤摊一个月的收入就达到了近5万元。
而在这条美食街上,像袁秀芳一样烹饪生活烟火气的小吃摊主还有很多。他们用各类小吃探索着因地制宜的平民美味,也从一个个排档中窥见了一座城市顺应时代的致富密码。
每天上午10点,位于东胜区“嘉嘉青创1980老街区”的各个商铺就已经忙碌了起来,极具特色的装修风格,再加上市民浓厚的老街情怀,让这里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我们都是10多年的老顾客了,就爱这一口地道滋味。”家住1980老街区附近的市民陈永乐与几名好友相约来到这里的西北牧民烤羊店大快朵颐。“这条老街最热闹时,脚踩脚、人挤人咧!”正在招呼客人的店主尚晓伟乐呵呵地说。“我选择在这里开店是因为这条街有特点,能吸引住客人,现在我的生意越来越好,日营业额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尚晓伟说。
一条“老街”能有什么特点?原来这条老街的前身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平房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基础设施的滞后,房屋状况普遍较差,安全隐患多,居民生活不便,整体街区存在“拆迁难、使用难、管护难”等问题。
让“老街”焕发“新生”,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东胜区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平房进行加固改造,整体出租,构建“家门口的消费圈”。经过整体改造,这里俨然已经大变样。新建约1.3公里的外街,将原来的“交通空间”提升为“休闲空间”,既为人流留足了驻足的空间,也为餐饮业态争取了更多的商机,夜幕降临,不断有人们三五成群从这条“迷你步行街”上经过,找到自己心仪的店铺,或跟朋友小酌几杯,或痛痛快快吃一顿喜爱的美食,让消费者享“福”,创业者能“富”。
这边厢,老夜市魅力不减、食客满座;那边厢,新街区成为“流量密码”,吸引着各地游客。
古建筑辉映着绚丽灯光,民俗表演吸引着游人驻足;道路两旁,各式各样的小吃散发着诱人香气……炎炎夏日,伊金霍洛旗郡王府“福”街成为许多游客打卡的好去处。
客似云来,人头攒动。漫步在“福”街,看百年王府的雕梁画栋,赏伊金霍洛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品独具风味的王府美食。“福”街犹如一扇“城市之窗”,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艺术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选购及休闲美食于一体的全新文旅体验空间。
一条街,为这座城市的夜注入了蓬勃的生机;这条街,也是鄂尔多斯不断“火热”的夜经济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在积极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出台政策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夜经济从传统的以餐饮、购物为主的夜市,向“夜游、夜食、夜演、夜宿、夜集、夜读、夜健”等为主题的夜间文旅消费活动转变,衍生出了丰富多元的全新业态。潮牌商店、萌宠乐园、国潮演艺……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特色街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让市民游客一扫白天的辛劳疲倦,夜生活“热辣滚烫”。
不断丰富的“夜态”让暖城品牌更响亮,鄂尔多斯市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家、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1家、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家。今年上半年,鄂尔多斯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661.50万人次,国内游客总花费218.82亿元,分别增长25.60%和34.39%。
以夜兴业、以业活夜。盛夏的鄂尔多斯已经进入了夜间经济最活跃的时期,人气在夜幕中集聚,财气在霓虹中升腾。越“夜”越精彩,越“夜”越迷人!
一个梦的启航:“未来草原”让未来可见
□孟瑞林
“‘未来草原’项目,让我美梦成真,并开启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新生活。”8月31日,秋雨初歇,坐在“游牧之家”落地窗前的沙发上,望着屋外一望无垠的草原,听着悠扬的牧歌,聊起“未来草原”的话题,白牡丹情不自禁地说。
1985年12月出生的白牡丹,是杭锦旗锡尼镇巴音布拉格嘎查的一位牧民,也是杭锦旗女子创业协会发起人,而今是“未来草原”项目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新牧民,更是建筑面积685平方米的“游牧之家”二层民宿的女主人。
“‘未来草原’项目启动之后,我第一个主动响应,也是第一位受益者,村集体、景区和我签了11年合同,每年民宿有7万元租赁费和盈余30%分红。”白牡丹高兴地说,11年之后,民宿就归我家所有,这也圆了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自家的草原上拥有一座独栋别墅。
“游牧之家”民宿作为“未来草原”旅游开发的第一个试点项目,于今年7月份率先运营以来,热衷于追求轻奢化、私人订制的各地游客接踵而至,尤其是进入8月份以来,楼上楼下的6个房间每天都爆满,景区更是为每名入住游客提供管家式服务,吃住行游购娱是一条龙通达便捷。
家有草原、以梦为马,奋斗不息、未来可期。如今,白牡丹发挥自身所长,在自家的民宿内就了业,当上了一名游客早餐营养师,并从每名游客1980元套票中提取69元的早餐服务费,而且还养着3匹马、100多只羊,过上了逍遥自在、富足有余的美好新生活。
早在2004年,白牡丹随着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对外运营后,也开始在景区内经营起自家的牧家乐。由于她做的蒙餐地道好吃,再加上热情好客、辛苦付出、经营有方,还销售自制的干羊肉、奶食品和民族工艺品等,小日子过得是一天比一天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已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草原类度假景区的代表,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创新好景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单位,累计接待游客280万人次。
草原成风景,美景变资源。如诗如画的草原景区让络绎不绝的国内外游客饱了眼福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农牧民搭上了旅游业“快车”。
为了推动杭锦旗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破解草原旅游发展瓶颈,助力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凝聚起“万企兴万村”村企合力,避免牧民与景区之间低水平同质化、无序盲目发展和恶性循环竞争,2022年,杭锦旗按照“端生态碗、吃文旅饭、做民宿文章”的发展思路,探索“牧户变业主、民宿变景点、牧区变景区”的牧旅融合新业态,提出打造以巴音布拉格嘎查草原为核心区的“未来草原”新式旅游度假村,力图将锡尼镇打造成全国草原观光旅游度假首选目的地。
为此,杭锦旗委、政府成立了“未来草原”专项组统筹调度,具体由锡尼镇牵头,巴音布拉格嘎查成立村集体公司组织实施并利用集体闲置地发展集体民宿经济,鄂尔多斯草原景区专业团队负责经营管理、利益分红等。
锡尼镇党委书记魏爱民介绍,项目坚持以“共建共享、共同富裕”为原则,采取“政府+企业+村集体+农牧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建设针对中高端人群的草原野奢民宿和高端功能区标志性建筑,引导和鼓励周边农牧户深度参与旅游开发,形成“景(区)村融合、人人共建、牧户参与、共同富裕”的利益共享合作机制,打造全国高端旅行目的地,进而建设成为“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标杆样板。
2022年7月25日,杭锦旗“未来草原”民宿创意设计工作营开营仪式于鄂尔多斯草原景区举办,与《世界建筑》杂志社合作邀请5家国内知名建筑设计团队进驻“未来草原”民宿创意设计工作营。
“未来草原”民宿创意设计工作营开营当天,建筑设计团队对现场进行踏勘,并以“景村融合、文旅共振,汇聚文化力量、彰显建筑魅力”为题,依托草原文化和景观资源,运用全新的建筑艺术理念,重新构筑草原建筑,使其既保持原有的草原文脉,又兼具现代舒适性和当代美学的要求,展现“未来草原”民宿独特性,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未来草原”民宿设计工作。
2023年2月21日,由杭锦旗锡尼镇巴音布拉格嘎查委员会100%出资设立的企业杭锦旗福泉商贸有限公司、巴音布拉格嘎查牧民与内蒙古蒙之旅度假旅游有限公司在锡尼镇签订了合作经营协议。
“本次合作经营协议规定了村集体、牧民和景区的合作模式、盈余分配、合作期限等内容。”巴音布拉格嘎查党支部书记布仁高娃介绍,具体由村集体负责租赁牧民房屋,并在牧民宅基地上投资建设民宿,景区以租赁方式运营民宿11年,每年给牧民保底7万元租赁费和民宿盈余30%分红,11年后,所建民宿归牧民所有居住或继续参与项目经营。
2023年7月,总投资7054万元的“未来草原”旅游开发项目正式开工,集中建设30户高端民宿度假集群和具有公共阅读、非遗展示、文艺演出、展陈展览、分享交流、文创销售、会议办公等十几个融合业态的高端功能性综合体。
“该项目主体工程现已接近尾声,内部装修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工,明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锡尼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李庆娥介绍,该项目的建成,不仅能构建景村融合的美好图景,给牧民带来新的生活、生产方式,也能改变现有的旅游度假方式,引领乡村文旅新潮流,助力草原旅游“出圈”。
走进“未来草原”高端民宿度假集群,只见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完美地呈现在眼前,一栋栋设计独特、高端时尚的民宿,静穆地矗立在雨后的草原上,与碧绿的草原层叠相拥,飘逸的云朵在天空中随风升腾,蜿蜒的草原公路伸向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