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好货”到“全国名片”——鄂尔多斯农牧业品牌化跃升之路

查股网  2025-09-28 16:22  鄂尔多斯(600295)个股分析

转自:新华财经

在黄河“几字弯”腹地的鄂尔多斯,阿尔巴斯绒山羊的细绒织就国际顶级面料,库布其沙漠边缘的沙棘果酿成畅销全国的健康饮品……这片曾以“羊煤土气”闻名的土地,正以农牧业品牌化跃升,书写着从“原字号”到“精字号”“优字号”的转型路。

打造“品牌矩阵” 重构农牧产业价值体系

“这几年发家致富,全靠阿尔巴斯山羊了。”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三农合作社牧民苏国庆夫妇的感慨,道出鄂尔多斯农牧业品牌化的核心突破——跳出“重产量、轻品牌”传统路径,构建“暖城多味”市级公用品牌与旗区单品类品牌协同发展的“1+N”矩阵体系。

作为品牌建设的“领头雁”,鄂尔多斯于2023年推出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暖城多味”,构建“1+N”品牌矩阵,推动农产品从“原字号”向“精字号”跃升,覆盖粮食、羊绒、肉牛、肉羊、奶业五大百亿级产业,以及特色产品等,通过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等量化目标推动全域优质农产品资源的集聚,将分散的农牧资源拧成“一股绳”。

各旗区立足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子品牌。达拉特旗推出“黄河几字弯”品牌,整合193个农畜产品品牌资源,认证“两品一标一新”农产品51个,形成品牌拉动资源集聚、品牌带动产业提质、品牌赋能一产重塑的良好格局;杭锦旗打造“内蒙古·库布其”全域农畜产品生产地,不断提升“天牧朔方”区域公共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全旗“两品一标一新”农畜产品达到27个,“天牧朔方”农产品销售网点打入重庆等地市场;在旗区单品类品牌建设方面,鄂托克前旗持续扩大“鄂托克前旗羊肉”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据了解,目前“暖城多味”区域公用品牌已授权44家企业、82款产品。2024年,“暖城多味”入选“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品牌价值显著提升。

以“标准+科技”为双轮 夯实农牧品牌品质根基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推进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相继出台《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暖城多味”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品牌授权管理和营销体系,构建“四个最严”质量监管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追溯体系,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追溯到生产源头,确保绿色食品认证覆盖率超90%,所有授权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及行业标准,并定期接受第三方质量审核。标准实施后,将进一步明确“暖城多味”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使用规则,以“质量信号传递”建立消费者信任,实现品牌价值的可持续积累。

为进一步夯实品质根基,鄂尔多斯市先后制定《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阿尔巴斯绒山羊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对山羊绒细度、肉牛出栏体重等关键指标作出严格规定。

科技则为标准落地注入“智慧动能”。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科研团队开发绒山羊基因鉴定芯片,对5万只种羊进行基因测序,筛选出核心种群1.2万只,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定向改良绒山羊产绒性能,推动羊绒品质达到国际顶级标准。

数智化更让品牌品质可感可溯。鄂尔多斯市搭建“三农三牧”数字化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农牧业全口径数据动态可视化监管。“暖城多味”品牌产品全部接入区块链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养殖、加工、运输全流程信息。

据了解,2024年准格尔旗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依托溯源系统,吸引1.3万人次游客体验农耕乐趣,综合收入突破150万元,“看得见的品质”成为品牌吸客的关键。

从“田间地头”到“全国市场” 构建全链条品牌营销体系

目前,鄂尔多斯市构建了“线上+线下”“国内+国际”的全链条品牌营销矩阵。

线上渠道成为品牌“破圈”的关键抓手。鄂尔多斯市全方位构建数字化产销体系,打通市场堵点。大力推广伊金霍洛旗“驻村书记直播带货”的电商助农成功案例,全域推进“一村一品一主播”计划,建设旗级农产品云仓和冷链物流中心,持续打造“暖城多味”区域公用品牌。

线下展销则让品牌“走进生活”。全市连续三年举办“暖城多味”消费帮扶年货节、消夏周等活动,陆续组织600余家农牧企业参加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进沪杭、进雄安、进京津冀、进部委展销推广活动75场,现场销售额累计达5546余万元,累计签署订单61.23亿元。

国际市场的拓展更让品牌“走向世界”。鄂尔多斯组织企业参加东京国际饮料食品展、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等国际展会,持续提升农畜产品出口量。

从草原深处的作坊,到全国知名的区域品牌,鄂尔多斯农牧业品牌化跃升之路,书写农牧产品的“品质答卷”。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将持续发力,通过品牌培育、渠道拓展、品牌宣传,让“草原好货”真正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金色名片”。(马瑞琴 白颜诚)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