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在“行走”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近日,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利用暑期时间,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有机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围绕理论普及宣讲、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文脉、助力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倡导绿色发展、服务社会治理等主题,组织1200余人组成21支实践团队,分别走进呼和浩特市、赤峰市、鄂尔多斯部分旗区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优秀文化升腾爱国情。人文管理系民族团结实践团走进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张铁营子村及周边村落,采用“舞台演出+流动课堂”模式,在村广场举办民族歌舞汇演,走村入户开展民族团结故事、党史故事宣讲;联合非遗传承人开设剪纸工作坊,将民族团结主题融入传统技艺教学,完成非遗作品20余件;绘制“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墙绘。建筑工程系的民族团结实践团前往伊金霍洛旗光明村,开展皮雕非遗传承活动,让队员们在亲身体验中触摸文化根脉、增进情感共鸣。信息工程系组织实践团成员调研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地方历史与民俗文化,拜访莜面制作传承人,学习并记录传统制作技艺。
针对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团队还开展了个性化的普通话应用普及和民族团结政策知识宣传活动,让民族团结政策走进千家万户。二是社会实践深入田地,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学院团委实践团深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团结村,走进村社活动中心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他们结合当地方言进行对比讲解,将复杂的发音规则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语,还通过情景对话互动的形式,帮助村民掌握实用基础用语。化学工程系乡村振兴实践团则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开展治沙公益与乡村振兴融合实践活动。队员们走访了收成镇蜜瓜交易中心、节水科技馆、防沙治沙纪念馆等地,深入了解“绿进沙退”的历史巨变,参与从包装蜜瓜到助农直播的劳动实践。此外,他们还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参与助农直播活动,宣传推介地方优质农产品。
机电工程系两支实践队,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尼井镇官牛惧村、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斋森召村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田间参观滴水技术,与村民亲切交流,聚焦科技兴农,将理论观察与田间实践相结合,近距离感受科技对农业的赋能作用。三是深植绿色发展理念,志愿服务赋能社会治理。资源工程系实践团前往腾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针对智能监控系统优化、设备维护等技术难题,提出大数据分析、预防性维护等解决方案,推动科研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深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神华康城社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反诈宣传、智能手机教学及防暑知识科普等活动,着力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走进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大树湾村渔业基地,通过公益直播推广黄河鱼等农产品,同时开展了应急救护培训;在德艺艺校,开设乐器、舞蹈、美术等课程,通过成果展示激发儿童艺术潜能。汽车工程系的3支重点实践团队,分别赴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仁贵村、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海子湾村、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开展驻点实践,自主实践学生覆盖内蒙古全区12个旗县区。
其中,仁贵村实践队针对当地西瓜种植产业,设计出可调节深度施肥器,使肥料利用率提升25%,提出“智能巡检小车”方案,集成温湿度传感器与图像识别模块,实现病虫害早期预警;海子湾村实践队在植保无人机基地开展实操培训,完成30亩土豆地精准喷洒作业,助力当地农业机械化率提升。新店子镇实践队为养殖户检修拖拉机、饲料粉碎机等设备6台次,提出牲畜圈舍分时段通风方案,优化了骆驼养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