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比万华化学高出一倍:一家山东企业正改写创业板格局

查股网  2025-09-07 16:01  万华化学(600309)个股分析

(来源:唐僧财经)

  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石宪亮

  这两天,资本市场上一个既熟悉又略显陌生的名字频频登上创业板“热榜”——中际旭创(300308.SZ)。这家主营光模块的企业,近日市值超越东方财富,跃升为创业板市值第二,仅次于宁德时代,重塑了创业板的市值格局。

  今年8月18日,中际旭创市值超越迈瑞医疗,跻身创业板市值第三。短短半个月后,9月3日,其股价升至426.19元/股,总市值达到4735亿元,晋升创业板第二位。

  这一市值规模,相当于两个万华化学(600309.SH)——这家同样来自烟台的企业,长期稳居山东A股市值第一梯队。

  值得注意的是,从盈利能力来看,中际旭创仍明显逊色于万华化学。今年上半年,中际旭创净利润虽大幅增长69.4%,达到39.95亿元,但仍低于万华化学同期的61.23亿元;营收方面,两者差距更是超过700亿元。

一家在营收与利润上远不及传统龙头的企业,为何市值却高出一倍?

  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教授、山东齐鲁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以微软为例,其早期营收仅为300亿美元时,市值却已超过多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总和。

  他认为,短期来看,这与企业的增速及增长势头有关;更根本的是,当前整个产业正处于急剧变革期,尤其是与AI等新兴概念密切相关的领域,更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

  这一变化,折射出的也是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产业逻辑重构。

中际的起点并不在光模块

  中际旭创的故事,起点并不在光模块。翻看其公司履历,这家起步于胶东一隅的企业,前半段写的是“传统设备制造”,后半段则是一场彻底的“跨界”。

  其背后的关键人物,是现年75岁的企业家王伟修,以及他在2016年斥资28亿元收购的“新引擎”——苏州旭创。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中,中际旭创的王伟修、王晓东父子排名第1390位,较上一年跃升465位,财富总额达200亿元,增长幅度高达42%。这对父子于2024年才首次登上该榜单,成为当年《胡润全球富豪榜》的“新晋富豪”。

  胡润富豪榜的财富计算截止日期是2025年1月15日。自那之后,截至9月3日收盘,中际旭创股价年内累计上涨已达246.45%。而随着公司股价的持续上涨,王伟修父子的身家如今已远超榜单所披露的水平。

  从履历来看,王伟修是一位典型的“技术派”企业家,高级工程师,山东省优秀专利发明人,中国机械制造工艺专家库高级专家。早在1987年,他就已担任山东龙口电工机械厂厂长。

  “中际”的前身,是2005年成立的龙口中际电工机械有限公司。2010年公司更名为“山东中际电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由王伟修担任董事长。

  彼时的中际,主营业务是电机定子绕组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服务对象主要是电机制造行业。2012年,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股票简称“中际装备”。

  然而上市后的几年,随着下游家电行业增速放缓,电机绕组装备市场需求疲软,公司经营逐渐承压,业绩连年下滑,盈利能力明显减弱。2016年一季度,其已出现亏损,净利润为-649.72万元。

  就在这时,中际做出了一个彻底改变命运的决策——以28亿元收购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军高端光模块赛道,新增光模块设备制造为主营业务之一。

  中际在并购重组预案中称,随着视频、远程控制、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快速发展,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运营商持续推动网络升级,从而带动了光通信设备市场的发展。作为光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模块市场亦随之增长。

  被收购的苏州旭创,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光通信科技公司,由海归博士刘圣创办。他先后获得清华大学本科学位、中科院自动化所硕士学位、以及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创立旭创,并出任总经理。

  当时,中际在介绍这次收购时提到,旭创专注于10G/25G/40G/100G高速光通信模块及测试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致力于将美国硅谷的技术优势与中国的人才和市场资源结合,打造世界领先的高端光模块企业。旭创的产品已成功进入国内外一流客户,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2017年9月,收购完成,中际装备正式更名为“中际旭创”。2023年8月,刘圣正式出任公司董事长,而公司的实控人仍为王伟修。

押中AI风口,赢者通吃

  事实证明,中际这一步走对了——这场并购成为其公司发展史上的关键拐点。

  就在2023年,中际旭创股价便开启了“狂飙模式”——自当年3月起从每股33元一路上涨至6月的170元,短短三个月内涨幅超过400%。公司市值一度达到1365亿元,成为同期A股涨幅最高的企业。

  作为CPO概念股的龙头企业,中际旭创也于当年首次登上《胡润中国500强》榜单。

  通过这次战略“转身”,中际旭创一举切入光模块赛道,也成功押注“云计算+AI”时代的爆发式增长。

  根据中际旭创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报,今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147.89亿元,同比增长36.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39.95亿元,同比大涨69.4%。

  作为光模块行业的龙头,中际旭创主要产品包括200G、400G、800G及1.6T等高速光模块。“重点客户进一步增加资本开支加大算力基础设施领域投资,800G等高端光模块需求显著增长,并加速了光模块向1.6T及以上速率的技术迭代。”中际旭创在中报中表示,其在行业内保持了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的领先优势。

  而中际旭创所处的光模块赛道,恰恰站在几个趋势的交汇点上。

  海外云巨头持续加大AI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资本开支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25年第二季度,微软、亚马逊、Meta、谷歌合计资本开支同比提升69%至874亿美元。根据7月30日Factset一致预期,2025年四家云厂商的合计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长50%至3338亿美元。

  与此同时,国内科技巨头的AI投资力度也持续升级。阿里、腾讯、百度三家2025年一季度合计资本开支达到550.12亿元,同比暴增99.38%。

  在政策层面,国家持续加码对“算力+AI”全产业链的支持,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的增长动能。随着国产芯片、大模型技术的逐步提升,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加速落地,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正迎来新一轮提速。

  作为算力环节国产化程度高、技术储备前沿的核心产品,光模块正处于行业变革的风口,同样迎来高速发展。

  董彦岭对经济导报记者说,中际旭创处在这一轮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赛道上。在这些新概念赛道中,也有很多企业参与竞争。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发展得比较快,随着其市场份额或利润的持续增长,便会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自然也会更受市场看好。

  在他看来,这类产业具有一定的“赢家通吃”特征,企业一旦实现快速增长,往往在该板块中的获益就会比较大。就像赛马一样,它未必是最后获胜的,但就现在的表现来讲,是有潜力的,胜率高的跑在前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