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以来最差业绩!百年老店上海家化还能重现“光辉岁月”吗?

查股网  2025-05-13 14:40  上海家化(600315)个股分析
文|翠鸟资本

近日,老牌国货代表——上海家化(600315.SH)发布2024年年报:营收56.79亿元,同比下降13.93%;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为-8.33亿元。

这是其上市24年以来最差的一份成绩单,不仅首亏,且亏额较大。

在国货美妆市场整体规模突破5000亿元大关的黄金时代,上海家化市占率已从2015年的3.2%跌落至2024年的1.4%,被珀莱雅等后起之秀全面超越。这家曾孕育六神、美加净等国民品牌的龙头企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尴尬。

投资者不禁要问,作为拥有126年历史底蕴的民族品牌,上海家化究竟为何陷入困局?又能否突破重围,重现往日辉煌?

危机始于收购 Cayman A2

根据年报,上海家化2024年超8亿的巨额亏损,主要来自于商誉减值计提。此次商誉减值,主要与上海家化此前收购的婴童护理及母婴喂养产品业务相关,涉及Cayman A2,Ltd.旗下的Tommee Tippee(汤美星)等品牌。

汤美星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英国婴幼儿喂哺品牌,自1965年成立以来,主要生产婴童餐具、奶瓶等产品。

2016年7月,上海家化控股股东家化集团出手,以约19.6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 Cayman A2,将汤美星等品牌纳入麾下。随后在2017年6月,上海家化从家化集团手中接手Cayman A2,此次交易作价2.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961亿元),成为上海家化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对外及海外收购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Cayman A2在被收购前,财务状况并不理想,处于资不抵债状态,2016年合并口径下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62.27万元,全年营业收入6.4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03.6万元。收购完成后,上海家化的商誉相应增加了19.61亿元。

在收购初期,汤美星也一度不负众望,帮助Cayman A2顺利完成了业绩承诺。2019年,Cayman A2营收达到17.03亿元,实现净利润8611.87万元;2020-2022年,净利润更是持续攀升,分别达到1.07亿元、1.85亿元和2.36亿元。

但是,到了2023年,Cayman A2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仅为9156万元,同比下跌约60%,2024上半年更缩至0.22亿元。

2024年上海家化在年报中解释称,由于海外业务受低出生率、婴童品类竞争加剧以及经销商降低库存等因素的持续冲击,导致收入及毛利同比下降,2024年度经营业绩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最终计提了约6.13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

这场因商誉计提引发的巨额亏损,也成为上海家化接下来每时每刻不得不面对的阵痛。从财务数据来看,经过此次大额减值计提后,上海家化年末商誉账面价值虽降至14.86亿元,但风险并未随之消解。

这不禁令人疑惑:从持续盈利到大幅亏损,Cayman A2的业绩为何在短短一年间突然变脸?是市场环境变化真的如此猝不及防,还是收购时对潜在风险预估不足?再者,当初在Cayman A2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上海家化为何依然给出如此高额的收购溢价?这样的收购决策背后,又是否存在对未来发展过于乐观的判断?

百年老店疲态尽显

实际上,抛开减值损失不谈,上海家化近年业绩疲态也有目共睹。

上海家化的巅峰时刻定格在2021年,当年营收曾达到76.46亿元,归母净利润6.49亿元,但之后,便展露出不进反退的疲态。与此同时,珀莱雅却一直处于增长态势。2023年,珀莱雅以营收89.05亿元超越上海家化65.98亿元,成为中国美妆行业TOP 1。

深入剖析这一市场格局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品牌年轻化转型乏力等外部与内部因素交织,而企业内部资源分散更是关键症结。

作为拥有126年历史底蕴的民族品牌,上海家化发轫于1898年香港广生行,从香皂、牙膏起家,历经百年拓展,构建起横跨护肤、彩妆、家居护理等领域的多元业务矩阵,旗下佰草集、六神、美加净等十余个品牌覆盖全品类赛道。

从营收结构看,2024年上海家化的个护(含六神、美加净等)板块,创造了41.9%的营业收入,其次为海外(汤美星)板块24.93%,美妆(含玉泽、佰草集等)板块18.49%,创新板块(含启初、家安、高夫等)14.69%。

这与珀莱雅、贝泰妮、上美股份形成强烈反差。2024年珀莱雅、贝泰妮、上美股份护肤类收入占比分别为83.68%、83.71%、87.2%,,若叠加彩妆业务,美妆领域营收贡献更是突破90%,业务聚焦优势显著。

上海家化这种业务分散结构不仅稀释了资源投入的集中度,更直接反映在盈利能力上。

由于日化品类溢价空间天然低于美妆,上海家化综合毛利率明显承压。2024年,珀莱雅、上美股份、贝泰妮综合毛利率均突破71%,相较之下,上海家化与之存在约10个百分点的差距,净利率提升也因此陷入困局。

而在渠道布局层面,则是上海家化的老大难问题。当其他化妆品企业纷纷转向线上,2024年珀莱雅、上美股份、贝泰妮线上渠道收入分别达102.34亿元、61.5亿元、39.12亿元,占比依次为95.06%、90.5%、68.2%,而上海家化线上收入占比尚不足50%,数字化转型的滞后无疑加剧了业绩增长的阻力。

改革已开启

成效尚未显现

面对百年企业发展困局,去年五月走马上任的董事长林小海,内心的焦灼可想而知。

2024年5月,上海家化迎来关键人事变动,林小海接替潘秋生,执掌公司首席执行官、总经理之位,并在次月的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当选公司董事及董事长。

自上任伊始,林小海便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

在组织架构层面,上海家化持续推进事业部制改革,对国内业务布局进行深度优化。潘秋生时期,公司业务被划分为美容护肤及母婴、个护家清和海外三大事业部;而林小海则进一步细分,将国内业务拆分为个护、美妆、创新三大事业部,并为各事业部配备全新管理团队。

与此同时,林小海对上海家化旗下品牌进行全面梳理,构建起三大品牌梯队。其中,六神、玉泽位列第一梯队,被视作核心品牌;佰草集、郁美净组成第二梯队;其余品牌则归入第三梯队。依据投资者调研纪要,上海家化期望第一梯队品牌能在2024下半年至2025年展现积极成效;第二梯队品牌短期内加大流量投放,后续重新定位,目标在 2026 年收获成果;而创新事业部的品牌,因价值尚未明晰,需更长时间打磨。

尽管林小海上任后,上海家化的改革动作频频,但从2024下半年至今,这些调整尚未带来显著的积极反馈。

2025年一季度财报数据令人揪心,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呈现两位数下滑态势——营收17.04亿元,同比下降10.59%;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减少15.25%。此前2025年业绩快报也指出,公司主动实施的战略调整,如百货渠道降库存闭店、线上渠道模式转变、线下销售架构调整等,对当期收入和利润造成较大冲击。

如今的上海家化,似乎正处于艰难的爬坡期,亟待时间来弥补过去落下的功课。然而,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留给上海家化调整的时间窗口还能有多久?这场大刀阔斧的改革究竟能否带领百年企业走出困境、重焕生机?这一切只能交由市场给出答案。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