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动力信披违规坐实 业绩预亏2亿背后:股民索赔窗口开启
记者李山
2024年3月25日晚间,航天动力(600343)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告揭开长达五年的财务造假黑幕。中国证监会查明,该公司2016年至2020年通过虚构专网通信贸易业务虚增收入利润,致使定期报告及2020年临时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这一重大信披违规事件持续发酵之际,公司最新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亏1.7-2.02亿元,更将投资者权益保护议题推至台前。
财务造假叠加经营困局双重重压致巨亏
据航天动力2025年1月16日发布的业绩预告,公司主营业务受市场价格下行冲击,毛利率同比缩减直接侵蚀利润1.39亿元。存货跌价计提1800万元及联营企业投资亏损等非经常性损益,进一步加剧亏损达3000万元。值得关注的是,公告特别提及"因投资者诉讼计提预计负债",这或与正在推进的证券虚假陈述索赔案件直接相关。
258名投资者先行索赔 诉讼时效进入关键期
证监会调查显示,航天动力参与的专网通信贸易被证实为无商业实质的虚假交易,该业务模式与此前爆雷的十余家上市公司操作手法高度雷同。维权律师指出,凡在2017年3月30日至2022年8月12日期间买入,并在2022年8月13日后卖出或持有产生亏损的投资者,均可依据证券法第八十五条及司法解释主张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等损失索赔。
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与航天动力类似的关联案例索赔进展十分值得参考——航天通信(现为*ST航通)披露的投资者诉讼显示,西安中院受理的258起案件涉诉金额达2747万元,历时一年多的审理已进入调解关键期。法律界人士分析,航天动力案件或将参照同类案件审理逻辑,现阶段是受损投资者维权的黄金窗口期。
维权通道即时开启投资者需把握诉讼时效
目前投资快报维权平台已开通航天动力专项申报通道,受损股民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资快报",点击右侧"股民维权"栏目即可获取申报指引。专业律师团队提醒,此类案件诉讼时效通常为三年,建议符合条件者尽早登记,以保留法律追偿权利。
随着监管层对资本市场"零容忍"执法持续深化,航天动力案件将成为检验投资者权益救济机制的重要样本。在注册制全面推行的背景下,该案例亦为市场参与者敲响合规警钟。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公告及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