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证券资本市场交流会圆满落幕
转自:晋城新闻网
3月20日-21日,西南证券资本市场交流会——“时盛岁新,渝见未来”在重庆西南证券总部大楼隆重举行。
一场重磅会议圆满落幕,“人爆满”“不虚此行”成为诸多参会者的切身感受。
3月20日-21日,西南证券资本市场交流会——“时盛岁新,渝见未来”在重庆西南证券总部大楼隆重举行,本次交流会汇聚众多经济专家、政府人士、上市公司高管、投资机构负责人等,大家共聚一堂探讨资本市场的新趋势、新机遇,为资本市场投资和川渝地区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上,西南证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雨松发表致辞,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合作处(统筹处)处长王善礼、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招商统筹处处长钱利娟等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据悉,本次会议精心设置了主旨演讲、产业论坛、财富沙龙、量化闭门会议、机构投资者交流、走进上市公司投教活动等环节,聚焦资本市场投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产业发展等领域,先后共有财富客户、产业客户、机构客户等各类嘉宾约600人参会,座位一席难求。
杨雨松:政府工作报告为资本市场发展指明方向
杨雨松在致辞中称,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这为资本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杨雨松提到,2024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西南证券也将迎来成立25周年暨成功上市15周年的重要日子,公司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强化风险防控促进安全合规运营,持续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优势,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同时,杨雨松指出,西南证券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研究业务的发展。作为资本市场专业化的研究力量,券商研究所必须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区域产业,在做好传统卖方研究服务基础上,持续推进研究所的转型升级,做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桥梁,引导更多资源配置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数字经济、绿色消费等领域。
王善礼: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到8.2万亿元
王善礼提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即将迎来5周年,将紧紧扭住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推动形成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标志性成果。
王善礼表示,成渝地区在全国的发展位势不断提升,经过四年多发展,经济总量达到8.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从2019年的6.3%提升至6.5%以上;川渝两省市经济总量超过9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提升至7.16%。
近年来,对照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联合四川实施20个重点专项规划(方案)。两省市还共同发布3批次311项“川渝通办”事项,联合实施10大便捷生活行动39项举措。此外,重庆会同四川根据双城经济圈规划体系梳理了重点项目593个,总投资约5.22万亿元。
陆铭:“疤痕效应”逐步消退,趋势性恢复确立
陆铭教授就“后工业化时代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发表演讲,他认为后工业化已经到来,需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陆铭指出,货币和财政政策(中央赤字率和负债率提高)效应逐步出现。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为4.06万亿,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陆铭称,重点关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美元加息退出,国际资金可能回流中国。
差异化发展方面,陆铭认为,新的发展阶段,通过统一市场建设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变得越来越重要。制造业内部,产业的规模化驱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城市群内集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城市群整体的制造业越强,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在城市群发展中的引领功能越强,中心城市服务业在自身GDP中的比重不断提升。
蒲勇健:全球经济环境处于三重交叠期
蒲勇健教授在演讲中直言,重庆应通过产业升级,在传统制造业基础上发展智能制造业,以此为核心,发展先进建筑智能建造、消费机器人、精品智能设备等。
蒲勇健认为,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与宏观经济形势三重交叠期,当下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而不是经济周期的循环。
首先,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的下行期,低速经济增长成为常态,各国开始加紧基础科学研究竞赛;其次,目前是全球化退潮、退化为区域化的关键时期,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竞争未来在国际新秩序中的有利地位;目前是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科技革命萌芽期,颠覆性技术创新将带来新的产业革命。
蒲勇健提到,产业将重铸,高科技产业发展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包括人工智能,医疗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制造业是重点发展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实施,以成渝为基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东南亚,完成出口产品产业升级;产业数智化转型加速,可通过数智化提升制造业、赋能振兴乡村、提升教育等。
叶凡:新质生产力逐步替代旧经济“马车”
针对投资者最关心的春季投资展望,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宏观团队负责人叶凡称,一是关注年初跌幅尚多、估值分位尚低、预期净利润增速较高的细分行业,二是关注部分有外需支撑的顺周期板块,三是关注低估值+高分红的中特估个股。
叶凡称,目前我国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期,房地产“双轨制”下预计2024年一季度开发投资增速将有所修复,全年预计-2.5%左右。传统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在逐渐减弱,新质生产力逐步替代旧的经济“马车”,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或达万亿。
目前,传统产业的投资机会或集中在地方国资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八大方向。我国追赶型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至2025年底这些产业的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重将超过17%。国家级基金的持续投入及各地政府引导基金的爆发式增长对追赶型产业走向“未来产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此外,钱利娟表示,重庆产业优势明显,未来五年重庆GDP有望迈过4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将实现双倍增,投资重庆正当时。西南证券并购融资一部总经理江亮君提到,2024年资本市场呈现新态势,拟上市企业、上市公司、国资集团等应积极做好应对。
汽车智能化、先进材料、人工智能论坛讨论火爆
本次会议的三场圆桌对话讨论亦颇多可圈可点之处,与会嘉宾分别围绕智能汽车、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进行对话,来自投资界和产业界的嘉宾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关注的细分赛道并进行了激烈讨论。
嘉宾提出,在芯片算力不断提升,叠加AI大模型算法持续迭代升级背景下,电动智能汽车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期。要重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关键环节的建设,发挥好数据的流通效果。在新质生产力大框架下,先进材料应关注国产替代、民族品牌崛起等领域。
(本文为企业宣传资讯,仅供用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