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集团1.5亿资金占用遭警示函!究竟谁该担责?

查股网  2025-05-07 07:50  安泰集团(600408)个股分析

导语

2025年4月29日,山西安泰集团(600408.SH)因1.5亿元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收到山西证监局警示函。这已是这家山西老牌民企近年来的第N次违规。事件背后,是实控人关联交易的暗流涌动,还是公司治理的长期失灵?本文深挖事件细节、涉事高管履历,并探讨对资本市场治理的启示。

01

事件复盘:

资金占用与信披违规的双重暴雷

违规核心

2024年9月至10月,安泰集团以“支付股权交易定金”名义向对手方转出1.5亿元,同时实控人李安民关联企业向同一对手方借款,构成资金占用。该操作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直至2025年4月资金归还后才被监管“抓包”。

违规定性

山西证监局认定其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及《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8号》,属于典型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信披滞后”组合违规。李猛(实控人代表)、杨锦龙(董事长)、郭全虎(总经理兼董秘)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人。

历史顽疾

安泰集团并非首次踩雷

2019年:因未披露近2亿元关联担保被警示

2020年:因关联交易不规范被责令整改;

2025年初:实控人李安民因关联担保债务纠纷,所持3.18亿股被司法冻结。

此次事件再次暴露其关联交易风控的长期漏洞。

02

涉事高管履历:

财务出身掌舵,信披老将“翻车”

杨锦龙(董事长)

财务背景:1972年生,会计师出身,2001年起历任安泰集团财务负责人、控股股东财务总监,2016年接任董事长。

历史污点:2018年因业绩预告偏差达13倍被上交所通报批评,2019年因信披问题被警示。

郭全虎(总经理兼董秘)

信披“老将”:2000年起担任董秘,任职超25年,却多次因信披违规被罚。

角色矛盾:兼任总经理与董秘,或导致内部监督失效。

李猛(实控人代表

资本操盘手:长期负责关联企业新泰钢铁融资,曾主导安泰集团“摘帽”重组。

关联担保惯犯:2024年中报显示,其控制的新泰钢铁关联担保占净资产170%。

03

深层问题

民企治理困局的三重启示

关联交易失控

安泰集团与新泰钢铁的“兄弟公司”关系已成风险温床。2024年6月,公司为关联方担保28.35亿元,远超净资产规模,此次资金占用进一步暴露实控人“掏空”上市公司的嫌疑。

内控形同虚设

制度缺失:2019年监管曾指出其内幕信息登记制度不合规;

执行漏洞:财务、信披关键岗位由实控人嫡系把控,独立董事未能制衡。

行业周期冲击

焦炭行业持续低迷,公司连续4年亏损(2021-2024年累计亏损超13亿),或加剧实控人通过关联交易“输血”的动机。

04

下一步:

整改能否破局?

公司承诺

公告称已归还资金并“加强内控”,但历史整改多次流于形式(如2020年关联交易整改后仍暴雷),市场信任度存疑。

监管压力

30日内需提交整改报告

若再违规可能触发退市风险(*ST安泰曾因类似问题戴帽)

投资者应对

关注2025年一季报负债率攀升至67%的偿债风险;

警惕实控人股权冻结引发的控制权变动。

结语

安泰集团的警示函事件,是民企治理困局的缩影:实控人“一言堂”、关联交易失控、信披沦为形式。当“救火式整改”成为惯性,唯有强化独立董事权责、引入第三方审计、剥离高风险关联资产,才能真正重建市场信心。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警惕“历史污点企业”的合规风险——毕竟,狼来了的故事,资本市场的耐心有限。

参考资料:山西证监局警示函公告,高管履历披露,关联担保及历史违规记录,财务数据及风险提示